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保局長別被“口罩”絆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7 11:53:37


  當被問及出門是否戴口罩時,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表示,“我不戴口罩”。此言一出,果不其然引發了網絡上的一片罵聲。

  為什麼說是“果不其然”呢?其實,這個看似簡單隨意的問題既不簡單也不隨意,不論陳添如何回答,都難逃被罵的結果。陳添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戴口罩,就被罵是“掩耳盜鈴”——你不戴口罩,就能說明空氣污染不那麼嚴重嗎?而如果陳添當時回答“戴口罩”,網民還是有的罵——你也知道空氣污染這麼嚴重啊?那麼,如果陳添不回答呢?罵聲就會更猛烈了,“黑臉局長”的帽子恐怕會跟長到頭上一樣很難再摘下來了。

  對於民眾來說,談“霾”色變已經成了常態,從心理補償機制上來說,在這種恐慌之下,對口罩和空氣淨化器形成依賴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畫餅充饑也好、望梅止渴也罷,總歸是個心理安慰。而醫學碩士出身的陳添,肯定了解PM2.5的危害,更對口罩和空氣淨化器的作用心知肚明,所以陳添才會“不戴口罩、不用淨化器”。這本來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卻因為陳添身為環保局長而變了味。

  筆者並非要指責媒體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筆者想要說明的是,之所以這麼簡單的問題就能成了秒殺堂堂環保局長的大招,其實是有廣泛的原因的。在霧霾頻發的情況下,環保部門其實就是民眾情緒的“發洩桶”。“環保司長在外不敢說職務,曾被的哥數落一路”,今年兩會時的這個新聞,就是一個注腳。對於民眾來說,這種發洩是必須的,但是也應當有個限度,與其情緒性地攻擊,讓環保官員都如驚弓之鳥,把注意力都放在應付民眾情緒上,倒不如營造理性的輿論氛圍。畢竟,網絡暴力造成的傷害和鴻溝,對於污染治理來說,終歸是百害而無一益。

  而對於陳添來說,筆者更希望他不要被這個“口罩”問題所絆倒。民眾的情緒之所以如洪水猛獸一般,正是因為相關部門以往的工作不到位,堵塞了民眾接收信息、反饋情緒的通道。所以,對於環保部門來說,絕不能被民眾的情緒傳染,產生抵觸心理,相反,要“知恥而後勇”,要學會迎難而上,用溝通解決溝通中存在的障礙、用公開化解交流中存在的誤解、用行動撫平民眾受到的傷害。(時間:4月16日 來源:荊楚網 作者:恣晗 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