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博士生返鄉筆記 矯情的鄉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8 12:02:46


  春節期間,《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瘋傳,作者王磊光系上海大學博士研究生。在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漸漸疏遠;農村裡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返鄉筆記雖然是一個博士生眼中的故鄉變遷,但卻擊中了很多人的柔軟之處,因為每一位游子都有一個記憶中的故鄉,各自的故鄉儘管不同,卻都有一股濃濃的鄉愁和一番集結心中的感慨。中國的鄉村在變化,農民獲得了更多自由和機會,農村的生活條件在改善。農民外出打工遷徙到城市,不僅創造了財富,也為農村騰出了資源和空間。當然,由此產生的留守問題,農村人才和資源流失問題,農村組織能力下降、倫理衝擊等問題確實存在。這也許就是博士生返鄉筆記爆紅的原因。

  爆紅中有感同身受的點贊,也有不以為然的商榷。一篇署名為“古魚”的《又一篇博士生返鄉筆記:從一而終的穩定生活更可怕》,以另一位來自鄉村的文科博士視角看鄉村。認為文人對逝去的東西容易有一種感傷和懷舊,但實際上,有些美好田園生活的幻想,可能是記憶的自我美化功能造成的錯覺。傳統鄉村社會遠沒有這樣美好,所謂人情味、不物質,都是異鄉人遙遠的想象而已。在他看來讀大學的觀念應該改一改:“無論鄉村還是城市,讀書不會無用,讀過大學的人相對而言會有更高的成長空間,以後貢獻越大,拿錢也就越多,而不是一畢業就能兌現很多錢或一畢業就加入體制內獲得某種‘人上人’的身份優越感。”

  刻薄吧,還有更刻薄的。中國青年網“中青網評”刊發的《王博士不知大勢焉不迷茫?》,也是結合自身經歷但看到的是紅火而非頽敗的鄉村。文章指出,農村的確在變,但更多是變好了,而不是變壞了。農村有著穩穩的自信,滿滿的希望。評論還針對王博士文中所吐槽的“返鄉禮遇”和“知識不受重視”,指出這是農村機會變多、農民機會均等的結果,是時代進步,而不是知識分子的悲哀,“如果哪個知識分子因此感到失落,那只證明狹隘和淺薄,哭死活該”,直言“只會迷茫說愁的博士,對國家的貢獻,還真不一定如流水線上的一個打工仔”。王博士當然不會“哭死”,他只是對近似“瘋狂”的轉發量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媒體事件,自己不過是“不小心捲入了其中”。王博士稱自己從未說過讀書無用,只是強調知識的無力感,“本來讀書出來是應該有所為的,但是回到家鄉卻不能做什麼”。

  中國的鄉村在變化,中國的鄉村多樣性也極強,出於個人經驗和觀照視角的不同,每個人的感受自然不一樣,誰也沒權利代王博士感慨,但王博士既然抒發了感慨,別人也有評點的自由,理解或者誤讀難免。不過,正如《中國青年報》評論《無依的鄉愁誰來解》所言,農村怎樣才算好,農民最有發言權。無論是城鎮化,還是新鄉村建設,主體都應該是農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權利。所謂“留得住鄉愁”,也應主要考慮農民或者農民工的感受,而不是以早已逃離農村的人看法為准。(來源:每日新報 作者:宋學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