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放下包袱 努力創造民共對話的空間
——兼論民進黨“台獨”路線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6 00:07:34  


民進黨轉型之路艱巨而漫長,決非喊幾句口號那麼簡單。
  中評社╱題:放下包袱 努力創造民共對話的空間——兼論民進黨“台獨”路線轉型 作者:朱衛東(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最近,接連遭受兩次“大選”挫敗的民進黨選出蘇貞昌為新一任黨主席,黨內外有關該黨路線轉型的老話題又一次浮上了台面,民進黨這次能夠打破“台獨”魔咒,突破其長期發展的瓶頸嗎?雖然外界多期待民進黨能抓住2014年前沒有選舉的大好時機,痛定思痛,進行認真的總結反思,以實現“台獨”路線的實質轉型,但事情遠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民進黨為何難以實現“台獨”路線轉型

  民進黨為何長期不能突破發展瓶頸?為甚麼對“台獨”這一“短板”和“票房毒藥”視而不見?其病根究竟在哪裏?是可以治癒的慢性頑疾,抑或是無可救藥的“政治癌症”?有何對症下藥的良方?

  我的觀察結論是:民進黨長期以來頑固堅持“台獨黨綱”和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立場,並非其對“台獨”理想信念有多麼堅定的追求,也不在於民進黨不瞭解大陸立場、不清楚“台獨”對該黨發展的負面作用。民進黨難以進行“台獨”路線實質轉型的主要原因是,黨內領導層因循守舊,思想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對當今時代潮流、台灣政治發展趨勢和民進黨所處的戰略環境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決斷力,錯估形勢,高估自己,低估對手,遠沒有展現出一個期望東山再起、實現在台長期執政的島內第一大在野黨所應有的視野、格局和高度,以及對形勢的把握能力和環境的塑造能力。

  多數情況下,民進黨給外界呈現的是一種狹隘的孤立的保守主義印象,坐井觀天,很少從國際格局看台灣問題,從兩岸關係視角看台灣政治發展,熱衷於黨內的派系內鬥和島內朝野內鬥。黨內領導層不僅漠視大陸因素,對大陸對民進黨的政策和美國對台政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且對綠營和黨內對“台獨”轉型的反彈牽制缺乏足夠的定力和魄力,被“台獨基本教義派”所綁架,從而造成該黨在“台獨”路線轉型問題上習慣性地出現惡性循環的怪圈:即,民進黨的長期灌輸培養了“台獨”信眾,而深綠民眾卻反噬其“台獨”轉型;又由於島內週期性選舉政治和黨內派系結構的制約,民進黨的權力內鬥常常掩蓋甚至取代了路線之爭。

  其實,在目前制約台灣問題的中美台三方宏觀結構和國、民、共三黨微觀結構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民進黨可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空間並不大,這就要求民進黨的領導層不僅要有處理黨內和朝野關係的能力,更要有洞察和應對宏觀結構變化的水準,在內外的相對平衡中發展壯大自己。遺憾的是,民進黨沒有深刻認清這一點,高估自身的能量和籌碼,自抬身價,一意孤行。事實證明,民進黨主流所奉行的對抗的保守主義思維,不僅不利民進黨的長遠發展,更使台灣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這一態勢即使在民進黨有過8年執政經驗後也沒有獲得根本改觀。馬英九和國民黨屢屢的施政失誤,使民進黨誤以為不需要放棄“台獨”立場,調整兩岸政策一樣可以拿回政權。

  民進黨自我設限、自我麻醉、自我滿足的結果,使得該黨20多年來的路線轉型進程大多瞻前顧後、半途而廢或畏首畏尾、無疾而終,讓外界特別是島內民眾越來越對其喪失信心和耐心。可以說,民進黨已喪失了創黨之初的改革創新精神,給外界的印象是,無人敢於、無人能夠挑戰“台獨黨綱”,實現對“台獨”路線的戰略轉型,民進黨自身已無糾錯能力。面對在“台獨”問題上積重難返的民進黨,新任黨主席蘇貞昌有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魄力加以改變嗎?若非如此,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將不僅成為“一哩寬的大河”,甚至變成難以逾越的天塹鴻溝。

  民進黨存在兩大思維盲點和誤區

  (一)對外,民進黨未能客觀正視和正確應對“大陸因素”,對大陸“反獨”和美國對台政策抱有幻想

  當今的中國大陸早已不是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時代的大陸了,大陸實力的增強對美國對台政策的影響力也在進一步增大。對於這樣一個快速崛起、日益強大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進黨不能無視東方巨人的存在,或者像皇帝新裝式地假裝看不見,民進黨在制訂路線政策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大陸的態度和反應。長期研究選舉投票行為的台灣東吳大學教授游盈隆認為,“大陸因素在未來總統大選中將是一個‘常數’而不是‘變數’,它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至於能否扮演‘否決團體’的角色,要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能耐”。①坦率地說,島內政治力量特別是主要政黨都應客觀正視、正確應對大陸因素,同大陸友好相處對台灣國民兩大黨而言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大陸因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是,大陸的發展正對台灣政局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從目前的態勢和發展趨勢看,大陸因素對島內社會的影響已從過去被「台獨”勢力抹黑的“負面角色”開始發揮越來越強的“正面效應”。過去只要和大陸站在一起,就容易被扣上“親中賣台”的“紅帽子”,現在這種做法已經失靈,這是2012年“大選”馬英九、國民黨敢於打“兩岸牌”的重要原因。

  二是,大陸的綜合實力和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為主軸的對台新政,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大陸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信心和能力,更對台灣政經發展和民心趨向產生深遠的影響,決定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年初島內舉行的兩項選舉結果已經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馬英九能夠連任的重要原因。因此,親綠的《自由時報》驚呼,“這次選舉的最大贏家是中共”。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