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2009年台胞青年冬令營隨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15:38:35  


  作者:劉性仁 台北市 大學兼任講師

  兩岸間的學術交流在這幾年來迅速推廣開來,台灣同胞聯誼會每年都會舉辦冬令營及夏令營,落地接待來自台灣各大專院校的同學,此次我也參加了活動,體驗不同的北國風情,也算是寒假期間難得偷得數日閒,輕鬆學習,沉澱自己的心靈,為自己在教學與學習上,開啟新的思路。

  為期一周的冬令營,就在大家不捨的離愁與眷戀的思緒中劃下完美的句點,如果你問我這次冬令營的心得是什麼?我只有道不盡的感觸與依戀,內心思考著冬令營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讓我們這群來自台灣孩子多走走多看看,一方面與大陸的同學交朋友,一方面也與台灣跨院校的大專院校同學聯絡感情;更重要的是,從參訪的過程中獲取新知,體驗當地生活,用心來感受,用禮來對待,同時見證到大陸建設的進步,能够更深刻地認識這個社會,瞭解到其區域發展上的差異性。 

  這一次冬令營在北京及哈爾濱舉行,兩處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北京這個充滿文化底蘊與悠久歷史的城市,任憑你在北京住多久,也無法一窺其全貌,體會到其豐富的內涵及與時俱進的庶民文化。此次主要參訪的北京景點有居庸關長城、鳥巢、水立方、頤和園、故宮及首都博物館,其中有些地方我已經去過很多次了,但隨著不同時間、不同對象,每一次去我都有不同的體會與感受。

  此次我特別想要提的參訪景點,便是故宮,由於我們很早去,再加上是第一團的關係,因此很早就排隊進去參觀,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宮,仿彿是敞開雙手迎接我們般,這座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歷時近五百年的統治中樞,它的建築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以外朝與內廷兩部分所組成的偉大宮殿,不僅牢固,更讓人見識到古人的建築技術及做事毫不馬虎的態度,實在可令今人效法。此外,它的收藏品也是引人入勝,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兩岸人民都應該珍惜這老祖宗們留下給我們最無價的資産,也著實讓人覺得今日不保護、明日就後悔,我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消除遺憾,但卻可從今日起,好好地保護屬於中國的傳家之寶,如果兩岸中國沒有這豐富的文化內涵,試問我們有什麼本錢能够吸引西方觀光客駐足,能够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呢? 

  其次,我想談的是水立方與鳥巢,二者體現到環保、科技、與人文精神,它們的硬體建設自然不在話下,既先進又環保,然而兩者現在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奧運比賽結束後,應該如何經營和維護問題,如何進行轉型,如何能繼續吸引商機及人潮,這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整體的規劃與全民的共識。更讓我頗有感觸的是,水立方全部是由港、澳、台同胞所捐贈,這顯示的意義是、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其力斷金,只有合作才能化不可能為可能,戰勝挑戰,水立方正是兩岸三地攜手合作的最佳範例,因為大家合作,才有成功的2009年北京奧運,才有這兩座氣勢磅礡的宏偉建築,留給世人一個永恒的見證。而包含十萬個座位的鳥巢,則以眾多鋼鐵所編織而成,鋼架的空隙拉上半透明的充氣薄膜,既可防水又可讓陽光滲進,十分具經濟效益。未來的鳥巢,如何能與人民生活更為緊密,以提高效用,也考驗著北京市官方的智慧,讓鳥巢真的能孵出金蛋,避免成為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與養蚊子大而無當的建築物,更重要的是應當加強它的文化素養,減少商業氣息,多一分文化多一分美,只有文化才是永流傳真價值。 

  最後,我想要說的便是首都博物館,這真是一座見證北京歷史的博物館,看完簡介後有一種更加疼惜北京的感覺,它的建築具有現代美又帶著古典美,更重要的是它有著跨越時空的文物與建築,充滿著民族特色,聽著講解,我內心有著莫名的感動;看著文物,讓我體會到老北京的好,這種親切,並不是因為父母親都來自北方,而是一種真正的欽羨,吃的用的穿的住的,個個有學問,處處有典故,庶民文化與北京當地的特色能充分結合起來,首都博物館無論是在歷史文物、民俗、繪畫、書法、青銅玉瓷器等收藏上,都極具可看性,結束首都博物館的歷史巡禮後,也就結束了北京的活動,乘坐火車,前往北國哈爾濱。 

  這一次之所以會選擇參加冬令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到東北,東北一直是一塊讓我感到很陌生的地方,但我所接觸到的東北朋友,都是豪爽義氣,絲毫不存在外界負面的評價,由於我十分欣賞這種個性,再加上冰雪獨有的魅力,使我十分嚮往北國風光。此次在東北的行程中,我們參觀了中央大街、索非亞教堂、虎林園、冰雪大世界、冬泳、北大荒博物館、以及在二龍山滑雪場滑雪玩雪,天氣雖然寒冷,但大家的心里都是暖的,我想要特別談論的,也是讓我最有感觸的,莫過於虎林園及北大荒博物館。虎林園使我大開眼界,第一次看到那麼多老虎,它是大陸最重要飼養東北虎的基地,我可以感受到它們的愜意,庸懶地或躺或臥或馳騁,它的毛色鮮明,在屬於它們的國度中生活,終有一天在人工的配合下,能夠野放回到大自然,但目前,由於食量大,需要一定的經費,光靠補助是不夠的,因此必須藉由門票收入來自食其力,這讓我覺得動物都如此自食其力,更何況是人呢?如何能不發揮自己的勞動力來供養自己?靠救濟、靠補助終究都不是長久維生之道,這也說明人民過度企求政府補助的社會是不可能進步的,救助是應急性的,不應該是長態的,人們只有辛勤的工作,吃穿才踏實。 

  另外,讓我頗有感觸的便是北大荒博物館,“北大荒”原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這塊地區並非自古以來就是荒涼無人開墾之區。而是清朝滿人大量入關後,俄國勢力才趁虛而入;加上清朝為了鞏固老祖先的地盤,嚴禁漢人進入東北地區,才使得這塊千裡之地人跡罕見。直到五十年代進行大規模開墾,經營農場,才使得北大荒變成了如今的北大倉,成為重要的糧産地。這除了彰顯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外,也體現出政府決策方向的重要性,正確的發展道路,可使糞土變黃金,但錯誤的政策,將可使黃金變糞土;此外,官民軍齊力建設,知識青年能讀書不忘救國,回饋社會,這種精神亦是值得嘉許的。筆者認為參觀北大荒博物館,最重要的便是要體會那種精神,學習那種精神,一種奮鬥不懈的鬥志,能化荒蕪為肥沃;一種犧牲奉獻的決心,勇敢地替同胞替人民服務,化小愛為大愛,大陸人民過去能够對北大荒如此,台灣人民過去又何嘗不是如此,台灣先民們對於多山的台灣,開闢交通,拓荒墾地,發展農業,不遺餘力,因此,兩岸人民都應該要有無私的奉獻心,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真正的收穫與滿足。當國家有難需要挺身而出時,青年學子又豈能置身事外呢? 

  從國際關係與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理解俄國與東北間的關係,的確在哈爾濱充滿了俄羅斯的風情,因此東北與俄國間的關係,確實應當加強合作,維持和平關係,在面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下,俄羅斯需要東北地區的資金、技術、商品與勞務的介入,而東北及黑龍江省也需要俄遠東地區的石油、木材、礦産資源的輸出。因此,俄國與東北地區的發展振興戰略應當實現互動,以促使中俄區域合作進而實現兩國雙贏局面。 

  總之,這一次的冬令營,有太多令我感動的人、事、物,讓我上了歷史課、地理課及兩岸交流課,收穫頗多,在始業式與歡送會中聲聲的樂曲與感謝心,融化了大家的心防壁壘,讓我覺得更難能可貴的是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齡、不同學校、不同成長背景的夥伴,在情與理的交融中,在歡笑聲中,在感激聲中,結束了這次難忘的北京哈爾濱行,這些記憶,伴隨著照片與紀念品,將永遠烙印在筆者的心中─2009年的北京哈爾濱行,以上便是短短數日的心得隨筆,願兩岸學術及青年交流能夠永恆地持續下去,當多一分交流,自然便少了一分敵意,兩岸和平發展自然水到渠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