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由中央日報的“地理座標”“人文座標”論說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7 09:12:58  


  作者:段文勇 廣東汕頭 文化傳播

  24日,台灣的“中央日報網絡報”發表社評文章——“地理座標”外還要加“人文座標”,說的是,胡錦濤總書記在“胡六點”中指出的“兩岸複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是從“歷史的座標”來看兩岸關系。這種思維模式,已經成為許多人看兩岸問題的慣性。在歷史座標中,雙方各自解讀,各取所需,彼此沒有交集,就容易陷入統獨的爭議之中,只能是浪費時間;因此馬英九借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出席“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台灣關系法三十周年研討會”之際,在致詞時提出了他的“地理思維的戰略觀”,用以取代“胡六點”的歷史座標的思維;而中央日報的社評認為馬英九的思維還不够,“地理座標”外還要加“人文座標”,即以台灣現有的“生活方式、核心價值、民主政治、多元文化、以及創造力的綜合體”來展示台灣之優越。 

  該社評認為,“兩岸關系,不是歷史與地理雙重座標而已。人文座標是台灣領導者不可忽略的第三座標。地理座標只是強化台灣的經濟競爭力而已,這是力的表現;唯有人文座標,才可顯現台灣真正之美,這是美的表現。只有力與美結合,才能讓台灣成為足以引領兩岸邁向未來的進步力量。” 

  筆者認為:在兩岸關系中,“地理座標”也好,“人文座標”也罷,都離不開“歷史座標”。因為,“地理座標”只是標畫出大陸與台灣的地理方位屬性,“人文座標”也僅僅是區分了二者在價值觀念和文化取向方面的差異,而“歷史座標”卻框定了海峽兩岸的民族屬性和主權淵源。 

  “李扁王朝”統治台灣20年,可謂是前赴後繼,“子承父業”。他們彼此心領神會高度默契孜孜不倦推行的就是割斷台灣與大陸歷史文化聯系的臍帶,甚至不惜偽造歷史,以“本土文化”“本土教育”“多元文化”取代中華文化,“創立”了“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自由決定”等“台獨新理論”,進而得出“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奇談怪論。 

  李登輝上台伊始,就開始有計劃有步驟的推行台獨路綫。他不但大赦海內外的“台獨”首惡分子,使得“台獨人才”得以健全組織網絡,牛鬼蛇神,沆瀣一氣。在台灣,“台獨”不僅無罪,而且變成一種時尚。台灣的教育文化也不斷往“台獨”的道路上推進。他們編教材,改課程,推“台語”,割斷民族歷史,以“台獨”思想毒化青少年學生。“台灣意識”、“台灣精神”、“台灣生命共同體”等“脫中國化意識”,台灣不是“中國的”之類的思想迅速成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在“中華民國”轄下的台灣省,“台獨”不僅無罪,而且變成一種時尚。陳水扁上台後,更是變本加厲喪心病狂的修改台灣的“歷史地理座標”,終止“國大”,廢除“國統會”,大肆推行“去中國化”,以至於發展到逢中必反的境地,妄圖推行“法理台獨”,“重返聯合國”。 

  共同的歷史認同是國家統一的基礎。被賦予政治意義的“教育本土化”的舉措正是從“改造歷史座標”著手,從青少年做起,從公務員抓起,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台灣新一代的歷史認同與國家認同,這與過去日本統治台灣時“亡國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轍。 

  至於在文化上鼓吹“台灣文化多元化”,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首先,“李扁王朝”時期,就是靠貶低中華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大搞“去中國化”。台灣民進黨當局認為“應尋求具有健康內涵之現代國民意識,建立一個多元融合與平等的社會,以建立一新的現代化國家,這是民主進步黨之族群與文化政策主張的基本原則”。民進黨當局的文化理念是:一是認為台灣文化是多元的,即台灣文化包括荷蘭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漢文化、西洋文化,中國文化不過是台灣文化中的一部分。這種說法貌似公開,其目的是有意不分主次,企圖削弱中國文化的主體地位。二是主張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是不同的,台灣是海洋文化,中國是大陸文化。台灣前民進黨主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就曾提出,“台灣這50年來的統治者是大陸文化,而被統者是海洋文化,大陸文化是保守、僵化的,比較不會變動,但台灣民間的海洋文化是冒險的、模仿的、比較求新求變”。謝由此喊出了“海洋文化的新興國家”的口號。三是認為中國文化是劣質文化,不主張認同中國文化,而是淘汰中國文化,認同台灣文化。台灣民進黨何以非要極力主張“文化台獨”呢?“台獨”作家李喬指出:“簡言之因為這才是‘台獨論’的根本,這樣的‘台獨論’才有效,這樣的‘台獨論’才能使‘台灣真正獨立’,亦即‘台獨有意義’”。 

  其次,在台灣,一些人極力標榜歐美日本的“生活方式、核心價值、民主政治、多元文化”,作為對抗大陸的“共產專制體制”的武器,實際上是在制造“趨獨抗統”的借口,企圖達到長期維持偏安一隅,實現台灣“事實獨立”的目的。 

  民族的生活方式、核心價值及發展道路,是長期社會實踐的結果,在中國是經過人民充分選擇的,甚至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可喜的是大陸六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成果,充分證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國道路具有無比的優越性。我們白手起家,由開初的沒有國庫的黃金積累,沒有外援,很少國際空間,沒有民族重工業,沒有現代科學技術,變得現在我們什麼都有了,中國人民以從來沒有過的自信,傲然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從來不仰人鼻息,從來不屈辱求生,從來不妄自菲薄,從來不向別人索取也不向強權讓寸毫的國家主權意識,相反地卻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尊重。 

  大陸的政治生活也是健康向上的,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人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康樂,與其他民主形式相比,你能說她不是民主的嗎?對比那些靠賄選買票,上台就變臉食言的所謂競選的民主,大陸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上下融通,多黨合作的民主形式更加真實,更加符合國情。目前正在穩步推進的政治改革,目的就是讓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中華民族從來不夜郎自大,中共也從來不盲目排外,固步自封,向來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主張文化的多元性。世界上一切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但是我們絕對不生吞活剝,盲目照搬,而是充分的消化吸收,趨利避害的為我所用。 

  大陸的“人文座標”非常清晰,至少不會迷失自己,不會隨風起舞,聽命於外人。我們沒有“亞洲民主燈塔”的美譽,但是,大陸人民正以飽滿的鬥志,昂揚的姿態,穩健的腳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胡為坐自苦,吞悲仍撫膺?”近在咫尺的台灣同胞所進行的“民主”實踐,無論經驗和教訓,已經給中共、給大陸人民提供了足够的借鑒。 

  今天我們堅守海峽兩岸的“歷史座標”,絕對不是倡導大家向後看,要退回到過往的對立之中,而是希望兩岸同胞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面向未來、捐棄前嫌、密切合作、攜手並進”,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的美好前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