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但願人長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14:45:15  


 弓作者:文聲 廈門市 自由撰稿人

  但願人長久——影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24萬遇難同胞34周年的祭奠日。以這一段歷史記憶為背景的影片《唐山大地震》正在熱播中。 
  昨日觀影,淚咽心田。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那場大地震發生時,我和我的戰友們作為學員正求學在大連某軍事院校。強大的地震衝擊波沿著環渤海灣一直震到了遼東半島。在之後餘震不斷的日子裡,我們還在冰天雪地中搭建了臨時帳篷…… 
  對往事的回憶,最令人難忘的,是地震後到我們學校作報告的李玉林。在當時通信完全被切斷的情況下,他是第一時間驅車4個半小時從災區直奔北京中南海報信的唐山第一人。那副方臉龐、寬額頭、高個子,四十歲剛出頭的北方漢子形象,連同他向中央政治局匯報時剛一句“唐山平了”便淚如雨下的叙說,從《唐山大地震》影片一開始便在我的腦子裡反反覆複。 
  李玉林和他的妻兒在那次大震中死裡逃生,可他的父母及另外14個親人卻難逃一劫。 
  電影《唐山大地震》是在小說《餘震》的基礎上改編的。雖然名曰《唐山大地震》,但電影編導實際是把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巧妙地結合起來說事兒。 
  影片一開始,在黑屏的靜寂中交替打出演職人員表。一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渲染過後,屏住呼吸的人們便隨著影片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地經歷了一場巨大的人生變故。把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放到時隔32年的二次大地震的背景中來考量,的確獨具匠心。經過一番撕肝裂肺的折磨過後,我的第一感覺是,電影的片名與其稱現在,不如以《震中在人心》更為貼切。 
  在那場“天翻地覆三生劫”的災難中,許許多多家庭霎時肢解、心靈破碎。影片的李元妮(徐帆飾)一家就是千千萬萬個家庭中的典型代表。 
  地震奪走了李元妮的丈夫方大強(張國強飾),原來溫馨和睦的家園即刻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兒子、女兒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中,她最後選擇了救兒子方達(張家駿、李晨飾),從此便給死而複活的女兒方登(張子楓、張靜初飾)留下了一生的賫恨。影片的故事圍繞李元妮和兒子、女兒這兩條線索展開,看過之後,除了“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感動之外,留給自己的還有另外二個字:殘缺。 
  地震,給千萬個家庭造成的,首先是人員結構的不完整。方大強的離去,除了李元妮小家庭的折損;對從濟南來唐山想帶走孫子的老奶奶(呂中飾)來說又是一種虧逝。女人喪夫、老人喪子、孩兒喪父,對任何一個繼往開來的大家庭都是極大的不幸。在孑遺幸存者中,除了肢體的殘缺(失去一只胳膊的方達),更多的是心靈的殘缺(從此封閉自己的方登)。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又何況不是這部電影想表達的非完整的結合體呢? 
  那對軍人夫婦王德清(陳道明飾養父)和他的妻子(陳瑾飾養母),地震讓他們在情感上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最後又從有到無同樣是刻骨銘心的悲歡離合。他們自始自終背負著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任,同時又擔心著有一天會失去她的可能…… 
  至於那個醫學院裡的研究生、方登的男朋友楊志(陸毅飾),因為無法對地震產生的內傷有真正的理解,所以當他用另種方式處理同方登的愛時,也只能留下終生遺憾的譴責。 
  方登應該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痛棄在中國的所有親人最後帶上她那沒有父親的女兒遠走加拿大的。在一個比她大16歲的老外那裡,方登似乎找到了她人生的最後歸宿。但當汶川發生大地震,她毅然決然回國參加了志願者。當她在瓦礫堆裡再一次看到死傷無數,聽到另一個母親聲嘶力竭的呼喊聲,心魂又一次受到了的震撼,仿佛到了這時,她才體悟到了活著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面對唐山她自己的那冢墳碑,我們聽到她對所有人說,她將來是會回來的。 
  在親情大愛面前,每一個活著的靈魂都會得到救贖。我們不懷疑方登同加拿大老外能否白頭偕老,我們也無法預知她將來葉落歸根在何時?我們更不知道方登日後有無帶著她的生母一起去看看那個疼她、愛她退休後已經孑然一身的軍人養父?但我們已經看到,方登讓她的女兒在國外專修了心理學。她應該是知道的,心靈創傷的修復比城市災後的重建要艱難更多。 
  當然,影片中墓地那場戲,方登那句“媽,這些年你是怎麼過的?”怎麼看都是這部作品的硬傷。在當時那種氛圍中,所有的對白都顯多餘,只要一聲發自肺腑的“媽——”隨著尾音的放大,然後把鏡頭搖向天穹,讓大地作回聲就足夠了。作為母愛,李元妮當年救兒救女都沒錯,既然她之前沒有愧疚的理由,又何來為女兒下跪的舉動?不符合常理的這一跪也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試想,如果在汶川大地震志願者的隊伍中,方登邂逅的,還有那位學臨床已經有了家業的楊志,但此時的楊志並沒有認出方登;而方達又是在不知道方登是自己胞妹的情況下,在餘震中救出了她,自己卻不幸遇難;讓方達在臨終時姐弟倆相認,最後由方登帶著方達的骨灰回到唐山。嗚呼!如果那樣生死交替,最後那一跪應該就是女兒方登而不是母親李元妮了…… 
  悲劇,實際就是把真實撕碎了給人看。《唐山大地震》向人們警示了災難,但更多是細說了責任與自強,承受與擔當。它可以讓E時代的年輕人理解什麼是愛,懂得什麼叫珍惜。對一個在試拍過程中演員還沒有入戲自己就先落淚的導演馮小剛,我們毋庸苛責太多。也許他想告訴人們,殘缺也是一種美。所以影片的最後,在“唐山大地震紀念碑”前出現的那位幸存者,馮小剛已經無力顧及到他是否就是《集結號》裡的“穀子地”! 
  用心看過《唐山大地震》,誰想不感動都難。 
  但願人長久! 
  祝福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天!  2010年7月27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