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什麼是和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8 16:37:40  


  作者:王曉天 浙江省舟山市 職工

  和諧,這個在近幾年被廣泛提及的詞語常常頻繁出現在領導講話、各種媒體甚至街談巷議中,大部分的領導幹部們據說都認真學習和餞行過這個詞語,廣大的平頭百姓們對這個詞語通常採取“一笑而過”的態度,比較激進的人可能會把它動詞化(如“被和諧”)來宣洩一下不滿的情緒。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想過和諧究竟是什麼? 

  我想和諧應該有兩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指秩序;二是指達到和諧的方法。

  為什麼和諧就是秩序呢?相信許多人都看到過機器(像汽車就是機器的一種),它裡面有許多不同的零件,他們相互協調有序的運動保證了機器的正常工作,這就是和諧的一種表現。如果一個零件損壞了,不能正常工作,就破壞了秩序,機器就無法正常運行,我們就會說機器出現了故障。其實,人類社會也和機器一樣,只有確保秩序的存在,才能和諧圓滿。

  和諧所規範的秩序應該有三個層次:1、人與人的關係:人類社會是個由許多各不相同的個體組成的複雜機體,如果個體之間不和諧,充滿矛盾,如何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都不會有幸福感會感到危機重重。2、人群與人群的關係:人類社會中人們因為各種關係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或階級階層;由於所處的地理區域不同組成不同的國家;由於代代傳承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形成許多不同的民族,這些都是不同的人的群體。這些人群的個體除了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外,往往會有符合或接近群體利益的共同利益訴求,形成利益共同體。如果無法處理好這個層次的關係,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將陷入動蕩中,人類社會會出現消亡的危機。3、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人類作為自然界生物的一種必然要與之發生關係,人類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界的關係,學會與它和諧相處,使自身被自然界所包容,才能不被自然界所毀滅。

  如何才能實現和諧走向和諧呢?人類社會是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擴展而發展的。人類社會起初的群體是若干個體組成的氏族,在氏族中那些健壯有力的人負責獲取食物,保障氏族成員的安全,而其他人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的生活資料在正常的年景按照各人維持生存的需要分配,如遇到災年,那麼勢必會向那些健壯有力的人傾斜,這樣就產生了第一種社會資源——權力,從此人們也就有了追逐除了維持生存所需資源外其他資源的欲望。隨著氏族的擴大和氏族生存空間的開拓,人們發現原來還存在許多個如他們一樣的人群,於是,有些氏族就聯合起來成為了部落。部落而後城邦而後國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個體的欲望也不斷擴大,同時特定的相近利益訴求還把一些人類個體集結成群體,這些利益集團也有無限的欲望,而人類作為物種本身其個體數量的不斷增長和個體生存需求的不斷提高也勢必會帶來對自然界資源需求的無限放大。現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的根本在於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限性和人們欲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人類社會以及人類本身才能存在於自然界,被自然界包容,而後獲得發展,這就是和諧的最終目標。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哲孔子便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克己複禮。克制自己的一己私欲來恢復社會的秩序。既然資源有限而欲望無限,大家就都應該克制私欲,以求在大家的欲望都部分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獲得雙贏、多贏甚至全贏,以確保社會的和諧和秩序。

  看了上面的話,大家可能會哈哈大笑,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才是至理名言。其實所謂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才是人類最大的劣根性,也是人類個體短視的表現。所謂不能吃明日飯化子孫錢,歸根結底只有保持社會的和諧和秩序,任何人的既得利益才能長久保有,你把一塊錢給人分享有可能可以得到兩塊錢甚至十塊錢。人群間的利益矛盾必定導致資源的再分配,對於國與國之間資源再分配通過此起彼伏的戰爭實現,對於國內的資源再分配,其實只要我們詢問一下各自的祖輩或父輩就可以知道,他們一定有不少人經歷過上次國內資源再分配,可以問問他們在那場再分配中得到了什麼或者失去了什麼。我們只有盡全力保證社會的和諧和秩序,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資源再分配的危險,做到這一點,我們任何人都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濫用它們,尤其不能濫用自己擁有的社會資源,應該盡力保證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平衡性,減少資源在各人群間分配的差異。對於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更是如此,我們一直推崇的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理念把我們置於自然的統治者和戰勝者的地位,把自然界本身置於我們的從屬地位,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理念。其實我們正在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大家都能感覺到現在一年中適宜人生活的春秋兩季正在日益縮短,而嚴冬酷暑卻越來越長,災害性天氣的次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猛烈。人類正在站到自然的對立面,這是我們把自然置於我們的對立面才造成的。要認清的是人類只有被自然所包容才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否則只有被自然界所淘汰。人類既然自認為是高等的智能的,就應該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為自然界做點事情,讓自然界休養生息。

  近兩三百年來,西方文明以它崇尚的“叢林法則”的犀利促進了對人類個體的優勝劣汰,占據了人類文明的主流地位,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但也產生了許多其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矛盾。我們在享受文明的成果時應該不斷地對其進行反思,和諧正是我們所進行的反思的結果,是我們試圖用我國古代輝煌的哲學思想解決當代西方文明矛盾的嘗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