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讓城市夜間公共文化服務更加豐富多彩
http://www.CRNTT.com   2021-03-17 00:23:09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甜蜜》,順應互聯網時代技術發展潮流,通過輻射全國各地課程學習培訓的新樣式,開創了一種雲教育的新教育模式。去年市群藝館數字文化館正式上線,諸多無法來線下體驗的市民,通過“雲課堂”在線學習;此外市民文化節打造的“市民美育行動計劃”,構建線上線下市民大美育學習平台,讓更多“享受藝術教育最困難”的中青年群體人群受益。

  公共文化滿足的是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遵循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惠民要求,普惠性和適應性是一個更高的標準和追求。去年公布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和促進條例》專門要求,鼓勵和支持公民和社會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管理、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相關活動。而隨著上海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杆城市的目標,更需要在藝術培訓方面,創造一種全新的樣式。

  如果說現今快節奏的生活,全新的娛樂樣式,呼喚公共文化服務形式不斷創新,那麼顧及5G時代在年輕受眾,滿足更多年輕人和上班一族的需求,就需要運用當代流行傳播方式,解決好提高全體市民共同生活品質這個全新課題。

  上海的各級文化教育管理和培訓部門,都要想方設法盡可能降低普通市民邁入藝術大門的門檻,吸引更多上班族在工作之餘,接受美育熏陶,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十四五”期間,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從內容和形式不斷升級,努力拓展文化服務培訓教育的空間功能,對接需求,應時應地、與時俱進提供符合時代潮流和大眾傳播方式的便捷文化藝術服務。要借助現代科技力量,運用最新的技術手段,把上海市區鎮三級文化館,眾多博物館美術館和社會培訓教育機構的藝術資源和培訓資源,全部發揮出來,要通過如今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新空間”“互動體驗”“網絡視聽”“智能服務”等新興服務項目,助推智能化的藝術夜校,在雲傳播和未來社區公共文化空間中,豐富和優化市民文化的全新體驗和感受度,努力實現上海文化服務公益性和市場化的有機融合,讓城市夜間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