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會談》的總結與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18 10:56:04  


 
  (二)外在國際環境方面。中國大陸與美國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習奧會”等,亞太地區大國協調關係的建構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在環境。

  (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態勢明顯。這是討論中大家有普遍共識的地方。更有台灣學者提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態勢迅猛,兩岸整合的速度與力度很大,兩岸已經開啟了“統一拼圖”的進程。

  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的挑戰

  從挑戰方面來看,主要存在:

  (一)兩岸關係中政治經濟層面發展的不平衡。兩岸關係中經濟、社會、民間、文化與政治層面進展程度不同,兩岸在根本目標上存在的落差,以及台灣社會對外部認知的矛盾性,都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挑戰。

  (二)台灣內部各政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存在嚴重的政策對立。特別是民進黨的“台獨”政策難以調整,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的最大的障礙。

  (三)兩岸關係走向上的分歧。不僅是兩岸之間,而且是台灣內部,在兩岸關係走向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分歧,統獨矛盾是兩岸關係中客觀存在的矛盾,且難以化解。

  (四)兩岸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上的看法存在差異。兩岸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及對未來發展的期望都存在不同,且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更加複雜化。

  三、國際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關於國際因素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影響層面,應該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這方面的討論有較大分歧。有台灣學者提出,目前國際因素對兩岸關係的介入的深度和廣度是“歷史上最大的時期”,在經濟一體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因素對兩岸關係作用及複雜化程度也是空前的,主要理由在台灣多重的殖民/移民文化的複合發展,台灣社會“親日擁美”氛圍,以及美國決意制衡中國大陸崛起等,美國因素將依然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破壞性的作用,特別是軍售問題。有大陸學者則對“影響空前”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既要看到兩岸關係中外在因素的影響與作用,也要與兩岸之間的互動程度相結合起來看待。美國因素發揮到什麼程度,其作用為何,也取決於兩岸關係發展程度,取決於兩岸之間的互信。也有學者提出折中意見,認為兩岸關係影響因素中,大陸因素的影響固然在上升,美國因素在持續下降,但大陸因素目前還沒有超過美國因素。

  四、對發展兩岸關係的建議

  討論中大家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一步深化的建議:

  (一)抓住機遇,正視挑戰,務實開展兩岸之間的政治對話。有學者提出,要區別政治對話、政治協商與政治談判的不同,不要將三者混為一談。

  (二)針對“習吳會”達成的國共雙方“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有不少學者建議兩岸均需要強調“本體中國”的概念,不宜過於細化“中國”的具體內涵,以避免“一個框架,各自表述”,即一個“一中框架”(台方稱架構),各自表述。

  (三)“頂層設計”至為重要。建議在兩岸關係廣闊的空間中,兩岸共同構建法理的、政治的、文化的共同平台,以適應兩岸關係各方面發展的需要,構建共同的認同。

  (四)由於國際參與問題向來是挑起兩岸社會之間對立的焦點問題所在,建議兩岸積極推動雙方專業性的組織與非政府組織開展接觸、對話與合作。

  第二議題:如何強化兩岸之間的認同與互信

  一、認同與互信的關係問題

  多數學者認為,兩岸之間的認同與互信是兩個有關係、有關聯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認同是比互信更高層次的概念,兩岸之間有了認同,一般應該是有互信的,但有了互信則未必一定是有共同認同。也有台灣學者提出認同是互信的基礎,有了基本的認同,互信特別是政治互信的建構也就容易多了。

  二、兩岸之間的認同問題

  台灣學者提出,在當前“高層互信不足、民間疑慮不減”的基本狀況下,兩岸之間存在認同問題是可以理解的。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兩岸的兩個不同的社會,其發展道路的不同,價值觀念存在差異,兩個不同社會在同一個時空中進行交流,導致的認知肯定是不一樣的。而“吳習會”的舉行,則使兩岸高層之間的互信有所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