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論:俄應反思自身發展模式的“荷蘭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2-23 00:27:00


 
  筆者當然也理解俄羅斯目前的心情。畢竟,俄羅斯聯邦預算中的大約一半來自於石油收入。但問題是,這樣的局面能怪誰呢?俗話說: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國家經濟過於倚重某一產業,走的是畸形發展的路子,那出事是遲早的事。這方面,荷蘭的教訓值得吸取。20世紀50年代,已是製成品出口主要國家的荷蘭發現大量石油和天然氣,荷蘭政府因此大力發展能源行業,結果出口劇增,經濟異常繁榮。可是,能源產業的過度發展卻嚴重打擊了荷蘭的農業和其他工業部門,削弱了出口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80年代油價暴跌後,荷蘭因此出現嚴重通貨膨脹、製成品出口大幅下降、收入增長率明顯降低、失業率急劇增加等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國際經濟學界因此將這種發展模式稱為“荷蘭病”。

  對於某些資源稟賦有明顯缺陷的中小國來說,“荷蘭病”或許難以完全避免,比如智利過於依賴銅業,瑞士過於依賴金融和鐘錶業,沙特過於依賴石油業等等。但對於國土面積全球第一,軍事力量全球第二,人口規模達一億多的世界級大國來說,俄羅斯放任“荷蘭病”發展就很不應該了。這其中固然有國家發展模式的歷史慣性原因,但普京也有難以推託的責任。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不僅沒有矯治罹患已久的“荷蘭病”,反而使得這一痼疾更加嚴重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