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現階段中國為何仍在接受外國援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8 15:16:44  


圖為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間,美國國際開發署提供的援助物資運抵災區。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7月16日載文《為何中國仍在接受外援》,摘要如下:

  上周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登伊薩克.費什寫的文章,探討美國和日本為何仍在向他們潛在的地緣政治對手——中國提供援助。

  國家利益無疑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美國利用對華援助,通過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活動推動人權和民主進程。此外,援助應提供給最貧困的人,而非最貧困的國家。有研究表明,全球窮人越來越集中在所謂的“中等收入國家”。

  有一個元素在這些討論中經常被漏掉,那就是中國官僚機構使用外援的有趣方式。

  我曾在北京參加會議,與會的中央政府官員坦率地說,來自國際組織的援助對於他們龐大的部門預算而言只是滄海一粟。外國援助的作用在於,能允許中央政府機構啟動囊括下層政府的項目或改革。(如果不這麼做)這些改革就有可能在政治上面臨困難或受到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的確,中國政府在利用雙邊或多邊援助方面,仍延續鄧小平時代“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策略。

  在中國這樣分散的政治和管理體系內,打出外國援助旗號能給中央政府在改革進程中提供冒險的空間。許多外國援助的項目被當作試點,在一些縣級地區進行試驗和評估。如果成功,這些項目便會在中國政府的資助下得以擴大。外界的資助是縣政府或省政府進行進一步投資的催化劑。要不然,地方政府可能不會從已十分緊張的資源中拿出資金響應中央政府提出的扶貧或改革要求。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以從伴隨外來援助而來的技術支持和評估技能中獲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