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增減之間有深意:透視“十四五”時期20項主要指標
http://www.CRNTT.com   2021-03-07 14:14:53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據新華網報道,以五年為周期,規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走向,是我國落實發展戰略、凝聚發展共識的重要方式。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設置了5大類20項主要指標。與“十三五”規劃相比,有新增的指標,有删減的指標,也有提法發生變化的。

  經濟發展:GDP年均增速不設量化指標

  與以往的五年規劃一樣,“經濟發展”類指標排在首位。不過,此次“經濟發展”指標中沒有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而是強調“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

  “這實際上是一種‘彈性指標’,凸顯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也體現了應對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考量。”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表示,不設量化指標並不代表經濟增速不重要,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依然重要。

  預期性指標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來實現。除了GDP增速,“經濟發展”還有兩個預期性指標: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於GDP增長、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折射未來發展潛力所在。

  創新驅動:各項指標全面升級凸顯高質量

  “創新驅動”類各項指標全面升級: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