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先鋒死於進化中:美國藝術另類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5 08:25:54  


美國另類空間-攝影藝術在另類空間的庇護下蓬勃發展。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畫廊》雜誌文章:美國的另類空間最先在紐約出現。隨著當代藝術的繁榮,一些先鋒藝術家不滿足於傳統的架上作品創作形式。由於影像技術、電腦科技等科技領域的發展促使了科技普遍化,而藝術家也開始關注這些新的媒介。另一方面,基於商業利益,畫廊在作品和展覽上都制約了藝術家的自由。這激起了部分藝術家的反感,繼而自發組織展覽。為找展覽的場地,藝術家們想到自己定期租下場所這一方法。在1969—1970年,格林大街98(98 Greene Street)、AIR畫廊(A.I.R. Gallery)和 工作坊112(112 Workshop,現名White Columns)先後建立,成為第一批另類空間。這些新興空間由藝術家或藝術經紀人聯合創立,將重心放到先鋒藝術上。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在70年代崛起,獲得先鋒藝術家的青睞,因而這些另類空間多主打實驗性和觀念藝術。行為藝術這個名詞最初被人們稱作行動藝術(action art),但隨著另類空間對先鋒藝術的有力推動,這種像“表演”一樣的現場藝術在70年代末成為了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稱謂也才變成今天的“行為藝術”。 

  由於資金有限,另類空間大多由藝術家自己經營和策展,繼而形成了另類空間的另一個特點:藝術家通過贊助獲得策展經費,為自己策劃展覽。另一方面,另類空間因其先鋒性獲得年輕人的喜愛,許多美術學院的學生因此去到這些另類空間充當志願者,幫助藝術家們管理空間的日常運作。

  另類空間日益壯大,經營者們也發現自身作為藝術家缺乏管理經驗,一些人開始招聘總監來管理日常運作。像蘇荷繪畫中心(The Drawing Center in Soho)就聘請了安•菲爾賓(Ann Philbin)擔任總監。這在最初遭到一定的非議,而另類空間的總監也被限制僅管理空間的運作,策展與邀請藝術家參展仍由藝術家自己決定。“我只負責協調和空間運作,確保資金得到有效利用;策展仍由參展藝術家執行,我並無權干涉。”安•菲爾賓曾經這麼介紹自己的職責。

  另一方面,由於藝術的空前繁榮,國家藝術家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ists' Organizations)也注意到這些非營利的藝術機構,並開始贊助這群另類的藝術群體。公共資金的注入使得另類空間在短期內達到了發展的高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