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清明電子祭掃 創新還是割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5 09:47:15  


 
  內涵:假日?節日?

  特約記者河伯:當初包括您在內的學者們呼籲恢復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節日,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把清明看作假日而非節日,似乎有違初衷。高丙中教授:現代民族國家應該反映社會中大多數人的價值觀,不過長期以來,我們都是貶低壓抑大多數人的需求的。民國時期,1928年,包括除夕這些傳統節日就被廢除了。這些傳統習俗被當作迷信與陋習壓制了幾十年,改革開放後,我們卻發現這些被貶抑的東西在民間一直存在,且很快得到復興。我們既然要建立現代國家,就要反映大多數人的意志,就要正視這些習俗的意義與價值。

  所以,你說的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並不存在什麼不變的習俗,習俗相比法律和正式制度,從來都是有很大變通空間的,也是合乎人情與情理的;第二,不管習俗的形式怎麼變,我們要看它的核心價值有沒有變,如果沒有變化,我們仍舊是在清明追思故人、反省生活的話,那麼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其實是不重要的。因此不能說人們不去祭掃,就是沒有關注到這個節日的價值。

  網上祭祀: 創新?割裂?

  特約記者河伯:民政部一直力圖在全國推行網上祭祀的形式。我們一方面改革了法定節假日,恢復了傳統節日,一方面又倡導網上祭祀,讓這些活動在家里在電腦前就可以完成,這裡面存在什麼樣的矛盾呢?

  高丙中教授:我們還是要強調習俗的核心價值、認識傳統的本質,只要認同這個共同的價值,什麼樣的形式是不重要的。況且,即便是歷史上對於離家在外的人,也有一些習俗上的變通方式,比如採取登高望祭的形式。任何形式的變通,如果在可諒解的限度內,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家的墳就在後山上,你還要搞個望祭,那就失去了變通的意義了。

  網上祭祀也是這樣,如果你承載了生人與故人之間記憶與情思的聯繫,可以部分實現實際祭掃的意義,它就是可行的、可以接受的。相反,如果認為點點鼠標就能完成祭祀儀式,這種丟失了本質的活動也就是沒有意義、不可長久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