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讓我們把慈善變成一種公民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5 10:38:47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羊城晚報》報道,至今仍在延燒之中的“郭美美事件”引發了全國性的對於慈善組織的關注,作為行政級別最高的慈善組織中國紅十字總會成為輿論的焦點,善款如何保證能得到善用,更是受到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一些民間團體甚至是個人,以綿薄之力,持之以恒救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草根慈善的獨特魅力,贏得了眾口稱譽。慈善組織的未來走向如何?對於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如何加強監管?民間慈善組織的空間有多大?草根慈善成為一種公民自覺的日常文化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草根慈善發展現狀

  紅十字會、壹基金、楊瀾、陳光標、王石、余秋雨……對於某些慈善組織及某些企業或個人的慈善行為的批評之聲並非最近才開始,但慈善遭遇如此廣泛而深入的窮根究底式的質疑,可能是第一次,“郭美美事件”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與此同時,既無官方背景又無富豪身份的民間自發自助的慈善組織———草根慈善,卻呈現出遍地開花之勢。

  有新疆“草根慈善家”之稱的阿裡木10年來用賣掉的30多萬串羊肉串賺來的10餘萬元,先後資助了160多名貧困學生,還在高校設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助學金。而台灣的陳樹菊是一名女菜販,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秉持“錢,要給需要的人用才有用”的慈善理念,近20年先後以自己賣菜的微薄收入向各類機構捐款達到1000萬元新台幣,用於襄助貧困失學兒童、孤兒院、圖書館建設等,她因此入選美國《時代》雜誌2010年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