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藝術品收藏市場遭遇信任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6 10:10:06  


 
  四川省收藏家協會一位專家表示,目前藝術品收藏市場贋品泛濫已成為圈內人士公認的事實,而大部分贋品都來自於以營利為目的的造假,並且形成了專門造假的作坊和機構。像前幾年引發震蕩中國畫壇數載的“石魯假畫風波”,幾百幅賣出的“石魯遺作”假畫均是一造假團夥所為。在成都的收藏市場上,同樣有夥不法之徒,他們經常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各類新仿古玩藝術品進行人為做舊加工處理,然後再以高價在古玩市場上賣出,甚至與各拍賣公司私下串通,最終通過拍賣會流向社會。

  鑒定市場:混亂不堪

  古玩藝術品作為投資品其前提必須是真品,然而真偽鑒定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對初涉收藏的人來說,就需要找到專業人士幫忙鑒定,於是鑒定專家就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與此同時,各種鑒定專家和鑒定機構也就快速登場。然而,目前收藏市場沒有統一的鑒定體系,誰都可以是專家,誰都可以從事文物鑒定,也導致當前鑒定市場的混亂不堪。

  當古玩藝術品鑒定與經濟利益掛鈎後,任何真相都能被價格左右、被欲望扭曲。許多依仗著通曉古玩藝術品某個領域知識的所謂鑒定專家,正是古玩鑒定市場混亂無序的製造者和源頭。他們在鑒定時,知假說真、顛倒黑白、不同時間對不同鑒定對象發表不同鑒定結論。而同樣一件藏品,10個專家可以給出10個截然不同的鑒定結論的怪象,更是讓許多收藏愛好者一頭霧水。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藝術品鑒定市場幾乎處於無法律約束的狀態,專家的鑒定結果只代表個人學術觀點,看錯了也不用負法律責任,一些游走江湖的民間鑒定專家多交錢說成是真的,少交錢就說成是假的,給幾千元錢便可以買一張鑒定證書,這些都是公開的秘密。另外,一些官方很權威的鑒定專家在利益面前也將職業道德拋在腦後,幹起了見不得人的“勾當”。像去年底,曾經轟動全國的“金縷玉衣”巨額貸款詐騙案,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鑒定專家為了拿到幾萬元的鑒定費,圍繞著假“金縷玉衣”玻璃罩轉了一圈便出具鑒定證書並估價24億元。而今年初,曾經拍出2.2億元的稀世“國寶”漢代玉凳,就懷疑是拍賣公司和鑒定專家聯手操作的結果,因為這條所謂的“漢代玉凳”只不過是在2010年組裝而成的罷了,而其鑒定專家也是來自故宮的資深專家周南泉。有業內人士表示,官方很權威的鑒定專家這樣搞鑒定,已不是專業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