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讓“哈韓”化為“友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 17:44:09  


  作者: 畢殿龍  評論員  

  中國民眾對韓國的印象,是十分矛盾的,甚至是十分抵觸的。“哈韓”跟風韓國的歌曲、服飾的現象,與不屑甚至厭惡韓國夜郎自大心態的現象並存。儘管近年來民眾對韓國的印象大有好轉,但卻沒有根本的改觀,特別是朝鮮半島局勢一緊張,對韓國厭惡和情緒就會迅速抬升。如何讓“哈韓”轉化成“友韓”,建立更廣泛的中韓民間情誼和文化基礎?這首先要找到事情的病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中國民眾對韓國不好的印象,大致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韓劇和韓國一些學者對中國文化對韓國影響的漠視和篡改。在很多涉及到中國古代文化和技術發明的韓劇中,劇中過分強調了,韓國對中華文化的吸取和創造,將中國的發明甚至直接指認為是他們的發明。包括對歷史人物的身世,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等,都看做是韓國的,甚至有種荒唐的理論說,孫中山和釋迦牟尼有韓國血統。針灸更是韓國的國粹,被率先在聯合國申請世界標準等。這儘管很多是都不是官方的、或僅僅是片段、偏激的論調,不能代表韓國的主流意見。但卻極大傷害了中國民眾的感情。這點是中國民眾厭惡韓國的最廣泛的根源所在。

  其二,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韓國到中國旅遊的民眾和韓國企業,沒有給中國民眾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中國民眾眼裡,韓國人是一群暴發戶,韓國的企業不但在管理上缺少國際標準和人性化,也沒有誠信。許多韓國企業拖欠工人的工資,連夜逃離中國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讓個別的現象得到了迅速和擴大的渲染。

  其三,韓國攜美國自重,不斷激化朝鮮半島局勢(儘管始作俑者並非都是韓國),讓即便不願意支持朝鮮的一些人,也反過來痛恨韓國引狼入室。這種情緒隨著每次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還有繼續升高和蔓延之勢。

  其四,韓國為了規避古代受中華文化影響太大的心結,極力遺忘、割裂歷史,從“漢城”改為“首爾”,到“中國白菜”改為“泡菜白菜”,這些不能助長韓國民族自尊,卻能夠讓中國民眾極其反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