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百強榜中各頻段的學校分布,你會發現,大陸高校此次的表現,與以往人們印象中的狀況可不太一樣。
首先,人們最關注的“TOP Ten”榜首的十大高校中,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各占2席,分庭抗禮。日本固然有東京大學連續三年獲得“狀元”,但京都大學則排名第9,中國的北大和清華則各自比去年上升一位,分別排名第4和第5,總的來看也算是旗鼓相當。
在第11名到第30名之間,大陸略遜日本一籌:日本有3所大學入圍,中國只有2所。但日本也無法笑傲群雄:因為在這個分段,除了香港同樣有3所大學入選之外,韓國更是以4所高校上榜而占據第一。所以,比百強榜單,日本輸給中國。若比30強榜單,日本又輸給了韓國。
接下來的31名~50名的榜單中,大陸又以6所高校居首,日本4所次之。香港和韓國各有1所入選。51名~100名之中,大陸高校也有11所,日本10所,韓國6所。“從百強榜各個階段的分布情況來看,大陸的高校無論是數量和質量,應該說都不落下風,甚至有一定優勢的。”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研究員韓顯男分析說。
有趣的是,若是真要抱怨“人海戰術”,其實似乎更應該香港地區去抱怨台灣地區:從2013年到2015年,台灣分別以17所、13所和11所的數量連年占據榜單的4強之列。而香港每年都只有6所高校入圍。但論起質量來,台灣只有國立台灣大學一所高校入圍前30名,而且今年排名僅為第17名,比去年的第14名還下降了3位。香港這6所高校則是連年50強,最高學府香港大學也一直都位列三甲。
持續投入教育,終有收獲
對於中國大陸高校整體上的進步,菲爾·貝蒂認為應該歸功於中國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中國是本年度亞洲大學排行榜的新科狀元,其有3所新晉入圍大學,從而使得力量對比向中國一方傾斜。在今年的排行榜中,中國許多著名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也都在名次上獲得晉升。中國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包括研究和開發費用,自2011年以來每年增加18%(扣除價格影響因素),現在,這個投入似乎得到了很好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