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明常在 民族不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4 09:31:08  


清明節踏青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乍暖還寒的時節終於過去,我們迎來了癸巳年溫暖的清明――清風徐來,大地明潔,楊柳依依,雜花生樹。
 
  清明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春祭節日。在生命之花競相綻放的明媚春天,中國人傳承著古老的祭祀傳統,踐行著生命傳遞的意義。
 
  禮敬祖先 慎終追遠
 
  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幾千年來,我們民族並沒有絕對意義的宗教信仰,更多時候是對祖先亡靈的崇拜,有一種返本歸宗的意識,在清明節祭掃祖先便是對亡故先人特殊的緬懷方式。古羅馬哲學家西賽羅早就說過:“血緣通過善意與關愛將人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因為具有同一家庭的傳統、同一家族祭祀的儀式、同一祖傳的墓地,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的清明家祭有墓祭與祠堂祭兩種。墓祭是家人上墓祭掃,在唐代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遵循的習俗模式。清明祭掃時間,未必一定在清明當天,民間有“前三後四”之說,就是說清明前三天、後四天都可祭掃。清明上墳祭掃,包括掛紙、燒錢、上香、供三牲熟食、宣讀祭文、修整墳墓等。在雨水到來前的春季,人們借清明祭祀的時機,對墳墓進行清整,既保全了先人遺骸,又表達了後代的孝心。直到現在,某些鄉村仍以清明祭墓活動的有無,作為家族是否綿延的標誌。
 
  祠堂祭,也稱廟祭,是宗族的共同聚會,有的地方稱為“清明會”或“吃清明”。在祭祖儀式結束後,族長主持共商族內大事,申誡族法家規,最後會聚飲食。清明祭祀重在祭掃過程的嚴肅與真誠,儀式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鞠躬或叩拜因人而異,關鍵是“誠敬”二字,切忌潦草應付。祖先祭祀實際上是一次生命倫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感恩是社會基本的倫理基礎,對亡故先人懷有一顆尊重之心和緬懷之情,是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樸素的感情有利於整個社會層面的感恩文化的培養。在追思中學習感恩,對別人、對社會心存感激,人與人之間就會充滿關愛與同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