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甲午喚醒中國 失敗的教訓是一面鏡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10:05:21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走進甲午是為了走出甲午

  又逢甲午。120年前的今天,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使中國領土主權進一步淪喪,給中國發展帶來沉重枷鎖。

  湖北日報評論指出,戰爭的硝煙已散去兩個甲子,但甲午之殤至今仍揮之難去。幾代中國人的痛苦與思索,不斷喚醒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失敗的教訓是一面鏡子,回望可以照出一個國家的歷史心態,也可以照出一個民族的憂患意識。

  甲午喚醒中國。梁啟超有言:“喚起吾國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

  反思甲午戰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腐敗必亡!弱軍必敗!怯戰必潰!

  多難興邦。反思失敗是為了不再失敗,總結教訓是為了不再重犯,走進甲午是為了走出甲午!

  甲午戰爭120年後的今天,日本軍國主義重新抬頭,不斷發出危險信號,頻頻採取挑釁舉動。我們應有兵臨城下的危機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痛定思痛,以史鑒今,激發中華民族的自尊自強,化為闊步奮進的不竭動力,這是對甲午最好的紀念!

  戰爭回顧

  甲午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對外擴張政策的總暴露,是一場精心謀劃、準備和實施的侵華戰爭。

  一場精心謀劃的侵華戰爭

  1.大陸政策

  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陸地狹小,資源匱乏,危機感更強。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後便確立“大陸政策”,其首要目標是征服中國大陸,其方向有二:一是向北,越過朝鮮海峽“征韓”,繼而進入中國東北、華北和進一步覬覦俄遠東地區;二是向南,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和進一步征服呂宋 (今菲律賓)等南洋諸國。

  1875年,日本製造“江華島事件”,逼迫朝鮮簽署《江華條約》向日本開國。1885年,日本利用簽訂中日《天津條約》的機會,取得與中國同等的向朝派兵和撤兵權利,為9年後日本出兵朝鮮、挑起甲午戰爭創造了條件。

  2.覬覦中國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提出《征討清國策》,以5年為期完成對華作戰的準備,爭取在中國尚弱之時加以攻擊。《征討清國策》特別指出,對中國的戰爭,“壓制其海上為第一步”。“策案”指出中國尚可出海作戰者唯有南北兩洋之軍艦。日本要在5年後進攻中國,自今日起,就要使用最大限度之財力擴充海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