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敦煌迎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1 09:37:45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千百年來,敦煌以得天獨厚的文化寶藏,記錄了絲綢之路的興衰,見證著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伴隨“一帶一路”推進和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召開,敦煌再次站在絲路舞台聚光燈下。
 
  打開古代絲路的記憶之門

  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喚醒沿線國家的共同記憶。

  地處古絲綢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正是打開這記憶之門的一把鑰匙。

  今年8月下旬,韓國學者金相國和金德洙帶著他們的新論文《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圖〉對韓中佛教交流的淵源關係考》來到敦煌。在紀念敦煌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他們交流了研究心得,指出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圖》中的“新羅王塔”,是記載中韓佛教淵源關係的重要例證。

  “從長安經西域而通達羅馬,只是古絲綢之路的中段和西段。”長期從事歷史地理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正宇認為,從長安向東,還存在經朝鮮、韓國、日本、甚至遠達美洲的東段絲綢之路。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奉命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被“鑿空”。從此“使者相望於道”“商旅相繼”,古老的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聯繫。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繪制於唐代的“張騫出使西域圖”,用演繹的佛教故事,再現了張騫的功績。

  透過敦煌打開的絲路歷史之門,可以看到,千百年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民,長期活躍在這條帶狀舞台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