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後的鐵鍋王願將祖傳秘方傳天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8 14:15:11


冷風爐鑄造鐵鍋。
 
  這裡的鐵鍋究竟牛在哪裡?在汪金元看來,首先是原材料上乘。這裡的冶鐵爐溫度只有1300多攝氏度,是冷風爐,煉出來的是“生鐵”。為了追求產量,現在的鐵鍋工藝一般是熱風爐,爐溫達到1600攝氏度,煉出來的是“熟鐵”,其用料參差不齊。汪金元說, 30年前,萍鄉生產優質焦煤和低硫、低磷的鐵礦石。汪金元還是孩童時,就要跟著父親到十多公里外的礦上去挑礦,一次挑100多斤,一天兩個來回。先用焦煤和鐵礦煉制出灰口鐵,然後再用灰口鐵鑄造鐵鍋。如今,這種鐵礦石已經被開挖殆盡。為了維持鐵鍋的高品質,他從不遷就,寧願高價從河南運入純度高的灰口鐵礦。“所以,我們的鐵鍋低硫、低磷,高矽、高碳,重金屬從來不會超標,質檢部門都來檢查過。”

  其次,則是鑄鍋過程的精益求精。配料時,原煤、焦煤、生鐵和輔助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放進去。這種“祖傳秘方”外人根本無從掌握。

  此外,在模具澆鑄,也就是壓鍋階段也有大學問。

  “鐵鍋絕藝”面臨失傳

  對於每一口鐵鍋,汪金元都有著近乎偏執的苛刻。有些鐵鍋,普通人根本看不出瑕疵,汪金元還是掄起一把大錘,一下把鍋砸得稀爛,工人們看著都心疼。一如廠子裡老舊的機械設備,在這裡幹活的也都是一些老夥計。鑄鍋廠廠長王海清說,如今廠裡的十多名工人年齡最小的也有60歲,最大的已經70多歲,就連招的兩個學徒工也是40多歲的中年人。如今願意到廠子裡來工作的人寥寥可數,很多年輕人寧願到外面打工,也不願到鐵鍋廠,因為實在太辛苦。別的不說,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圍著鍋爐站12個小時,一般人根本吃不消。普通人站上半小時,衣服就已濕透。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工資卻低得可憐。幾名“老哥們”都是計件工資,壓模機操作工,每壓一個鐵鍋,1.25元,而鍋爐工在每生產一個鐵鍋中則只能分得0.25元。工人工資最多的時候4000多元/月,最少的只有1000多元/月。

  汪金元和同事每天凌晨4時就進鑄鍋房,一直忙到近中午。他們將鐵水倒進壓模機,在氣壓的作用下,鐵水5秒鐘就變成通體透紅、冒著熱氣的鐵鍋。而後熟練的工人用鉗子夾出鐵鍋晾涼、打磨、拋光、檢查質量。在砂輪機刺耳的摩擦聲裡,一口口生鐵鍋“誕生”了。

  汪金元是一個倔強的老鍋匠。但他很快發現,這種想法落伍了,雖然自己的“祖法”鐵鍋質量上乘,但現在農村,用土灶的人已經越來越少。而鐵鍋的替代品越來越多,比如平底鍋、不粘鍋、電炒鍋、電磁爐等。

  而他生產的鐵鍋,價格也一降再降。最高的時候,界頭鐵鍋的市場價能達到1.5萬元/噸以上,而如今,鐵鍋的售價只有5000~6000元 /噸。一口直徑41厘米的鐵鍋,批發價僅有20元,一口直徑1米的鐵鍋,批發價也僅128元。“賺的全部是辛苦錢,我們的一口鐵鍋,利潤還不到0.5元,大約只有0.2~0.3元,有時一年下來還虧本,最多的時候一年虧了20多萬元。”為防手藝失傳

  願海選“祖傳秘方”傳人汪金元的鐵鍋廠地面上鋪滿黑色的煤灰,車間內的鍋爐已是銹跡斑斑,高達6米多的廠房,即使是在白天,也有些陰暗,整個廠區最為惹眼的則是那條已經運作了50年之久的“老掉牙”生產線——5台壓模機,一台冶鐵爐,一台脫模機,銹跡斑斑的機器上蒙著一層灰塵。對於祖祖輩輩靠鑄鍋為生、成名的汪家來說,鐵鍋就像命根子。對每一個鍋爐,每一個模具,汪金元都充滿感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