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洋插隊”博士後石嫣:當農民從未後悔
http://www.CRNTT.com   2017-11-06 09:35:18


 
  30度左右的大棚里,濕度在50%左右。從室外進來,眼鏡上便會結哈氣。從大棚的這頭走到那頭,“巡視”結束回來的石嫣,手上、指甲里盡是泥土,但她卻不怎麼在意。

  “我之前在美國農場幹活,都習慣了。那時候因為經常拔草,手上裂了很多口子,根本洗不乾淨。”石嫣說,自己從小在城市里長大,五穀不分。大學、碩士雖然學的跟農業相關,但卻從來沒有真正下地幹過農活。直到讀博士前,自己去美國,完成了一次“洋插隊”,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讀研得到赴美機會

  石嫣說,自己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後,恰巧有一個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的機會。然而接下來的兩年里,石嫣每個月都要去農村待上一周。從山東萊州到河南蘭考,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困惑也變多了。“每次在農村時,我都想著能夠竭盡所能地為他們做點什麼,改變些什麼。但是,一回到學校里,便又覺得他們只是我的採訪對象,離我很遠。”石嫣坦言,可能是因為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總感覺自己與農村缺乏一種連接感,“就像生活在兩個世界。”

  研二時,通過一位剛從美國訪問回國的教授介紹,得知美國有個研究所,有意向資助一名學生在當地一家農場工作,進行深入交流。“正好那時候我還沒有定下來讀博研究的方向,想著借這個機會可以思考下。”

  2008年4月,石嫣來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場,開始了她近半年的美國農民生活。

  每年的4月到10月,是當地的生產季。而初到美國的第一個月,石嫣無論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有些不太適應。

  她在自己後來寫的《我在美國當農民》這本書中講道,自己的生活逐漸步入一個“枯燥”的循環。每天的工作從早晨8點到下午5點半,中間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從澆水、移植、耕地、播種到學習自己製作耕作用的小機械、開拖拉機。“連續一天的工作,暴露在太陽底下,經常自己一個人在一片區域里除草,很孤獨。再加上大風吹著,很容易使人一直消沉,因為你無法抵抗。”

  去美國時帶了幾件乾淨的衣服,後來已經洗不出原來的顔色。右手的食指因為經常拔草,有很多裂紋,也根本洗不乾淨。每天工作結束後回到宿舍,把飯端到自己的小桌子上,坐在床上,就不想再動了。等再站起來,就渾身酸疼。

  “如果不是在國外,不是學校交流的項目,我可能早就跑回家了。直到6月初,我第一次吃到了自己種出來的菠菜。”石嫣還記得那天自己炒了個雞蛋,做了菠菜和生菜沙拉。“一口就能吃出不一樣,真的完全不一樣,很好吃。肉有肉味,菜有菜味。”

  在她的印象里,農場的人們感覺像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他們看起來,對手機、對網絡沒有那麼強的依賴。從種植到收獲,從尋找銷路到市場售賣,那段時間,石嫣每天都和農民在一起。

  “那半年的生活在我心里埋下了種子,而我的職業選擇也變得越來越清晰,我要做一個農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