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火車司機世家”見證中國速度
http://www.CRNTT.com   2019-02-11 15:52:46


  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楊家四代鐵路人,三代都是火車司機。在太原機務段,這個“火車司機世家”幾乎無人不知,被稱為南同蒲鐵路線上的“楊家將”。

  楊家祖孫四代——楊鳳翔、楊慶堂、楊子華、楊玉峰都是鐵路職工,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今天的復興號動車組,他們見證了不同時代鐵路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速度。

  如今,中國火車時速從過去的40公里“飛”到了350公里,而在已80歲的楊慶堂看來,火車司機也從“黑領”走向“白領”,變化的不只是車速和車型,鐵路服務也在全面提升。

  楊慶堂的父親楊鳳翔,曾是新中國第一個春運的服務者。

  1948年5月山西臨汾解放後,楊鳳翔就加入到原臨汾機務段的生產建設中,參加了南同蒲鐵路的搶修工作。楊慶堂至今仍記得,父親總是夜半被人叫走,特別是春節前後。

  1954年,首個春運開始。那時,南同蒲線上牽引運用機車以斯勒5、解放6型等蒸汽機車為主,這些機車大多是歷經戰亂後,拼凑修復的日本機車,配件短缺、毛病不斷。為此,從事蒸汽機車檢修工作的楊鳳祥和同事要盡全力保障機力供應。

  在楊慶堂心裡,父親留給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種“愛路愛崗的精神”。父親去世後,他中斷學業,子承父業,從火車司爐做起,後來考上火車司機,成為南同蒲線上首批開國產“建設型”“人民型”蒸汽機車的火車司機。

  “幹司爐,上車前要在模型煤箱上進行大量投煤練習,要求10分鐘鏟280鍬煤,投入爐膛要均勻準確,爐門的閉合和鏟煤的節奏要協調。”儘管退休多年,說起當年的業務,楊慶堂仍如數家珍。

  “每個班,僅副司機和司爐兩人人工鏟的煤,就要燒掉三四噸。途中還得瞭望信號、拉小水泵上水、配合司爐燒火、清理爐灰等。”楊慶堂回憶,那時當好火車司機不容易,既要有技術,還得吃得大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