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呼喚更多能夠傳唱的新歌
http://www.CRNTT.com   2019-04-11 12:13:27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湖南衛視音樂競技節目《歌手》是業界普遍認可的音樂節目標杆,《歌手2019》馬上就要落下帷幕。回首近3個月的節目,演唱的曲目大多是老歌。其實不單這檔節目,各類音樂節目選用的大多也都是老歌。

  新歌缺席的現象在兒歌方面表現尤為明顯,除了《別看我只是一只羊》《大王叫我來巡山》等少數作品為近年創作,“00後”“10後”的孩子們唱的歌,大部分是“80後”小時候就唱過的,即便其中聽起來比較“新”的作品,如動畫片《西游記》片尾曲《一個師傅仨徒弟》等,其實也已經是20年前的歌了。

  必須承認,如《青藏高原》《彎彎的月亮》這樣的經典老歌擁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也凝聚著中國音樂人彼時的思考、創意和探索,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音樂形象,今天聽起來也仍不過時。《茉莉花》《小河淌水》等民歌更是既扎根於中國深厚的音樂傳統,又頗具地域特色,帶著來自山河大地、泥土花樹的芳香,無論從哪個角度考察,都屬上乘佳作。一代代歌手學習、演唱這些經典的作品,既是藝術上的致敬和傳承,也是業務上的學習和訓練,不可或缺。對於觀眾尤其是年長的觀眾來說,這些經典歌曲不僅耳熟能詳,而且已經與其人生經歷、生命軌跡相交織,很容易共情。

  站在音樂節目制播方的角度,更多選擇觀眾熟悉和喜愛的經典老歌,顯然有著市場、收視率方面的考慮,套用一句梨園行的術語,這些歌曲屬於“歌保人”“歌保節目”的作品,經典版本珠玉在前,稍加處理即可登台,與推出觀眾不熟悉的作品相比,唱老歌在各方面的成本和風險更低,更有把握“抓住”觀眾手中的遙控器。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發乎創作者、演繹者內心。同時,音樂也發揮著記錄和彰顯時代氣質、精神的作用。很顯然,社會和時代不斷發展變化,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新的故事不斷發生。與此相呼應,創作新歌是一種內在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要求。優秀的音樂家、音樂人應當和人民同心同向、與時代同頻共振。把新的生活寫進新的音樂,應當是他們的責任。老歌固然有老歌的優勢和魅力,但是,經典老歌不能取代時代新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