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舊社會也有農民工:民國城市的農民工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1 16:20:49


 
  民國的農民工之所以如此義無反顧,主要是因為農村已經沒有了活路,兵匪土匪太多,苛捐雜稅太多,再加上洋米洋面傾銷中國,中國的傳統農業已經破產,與其在農村老家慢慢餓死,不如帶著妻小在城裡混口飯吃。用駱駝祥子的話說:“只要賣力氣,這裡還有數不清的錢,吃不盡穿不完的萬樣好東西。在這裡,要飯也能要到葷湯臘水的,鄉下只有棒子面。”

  可是這些在城裡找飯吃的農民,無論如何都不敢奢望在城裡買房,因為他們務工的收入勉強只夠糊口,絕不可能攢下買房的錢。有沒有在城裡買房的農村人?當然有,可那都是鄉下的土財主,而不是身無分文的普通農民工。

  說農民工“身無分文”有些誇張,準確的說法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身無餘財”。他們跟城裡的貧窮市民一樣收入低下,辛辛苦苦掙下的工錢勉強只夠讓家人填飽肚皮,絕不可能攢錢置業。

  上世紀30年代,全面抗戰打響以前,蔣介石主持的中央政校派出幾百名青年學員去各大城市調查基層生活,最後形成了一系列關於住宅問題的調查報告集,容我抄錄幾段,與讀者諸君共享:

  如《南京市之住宅問題》中記載:“南京市勞工階級大部分居住於草棚之內,即俗稱為棚戶。”

  《漢口市之住宅問題》中有雲:“本市棚戶建築12756所,居住17865戶,共78150人。這些棚戶建築多用茅草、黃泥、竹子、洋鐵皮建造,系各地鄉民聚居之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