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七年變革奠基中國體育黃金時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7 13:32:23


 
  體育戰略從精英到全民之變

  2008年,田同生攀登希夏邦馬峰,因體力不支未能登頂。於是,55歲的他開始長跑。馬拉鬆誕生2500年之後的2010年10月31日,有12000多人參加雅典第28屆傳統馬拉鬆賽,其中20多人來自中國——那是田同生花了一年多時間凑起來的。那一年,中國總共只有十餘場馬拉鬆賽事。

  隨後幾年,路跑井噴。北京馬拉鬆2011年3萬個名額6天報滿,2012年4天,2013年半天,2014年進入“搖號”時代,2015年改成純全馬之後,有63000多人爭搶3萬個名額。今年,僅在中國田協賽歷上的馬拉鬆及相關賽事就有約130場。實際上,由於馬拉鬆賽事審批取消,“中國究竟辦了多少場馬拉鬆”已很難回答。

  建立在健身需求、社交需求或時尚需求之上的路跑熱,標志著體育鍛煉真正開始成為全民共識和全民需求。中國體育,終於開始擺脫“光看不練”的尷尬。今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調查顯示,城鄉居民中有33.9%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5.7個百分點。

  由於人群基數龐大,激增的健身需求與有限的軟硬件資源之間矛盾逐漸突出。這種背景下,全民健身在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除繼續加快場地設施建設和開放之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任務。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要達到5億,人均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實現“15分鐘健身圈”。面向這一目標,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開放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立社區體育設施配套硬指標,加快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支持社會體育組織發展,探索醫保健身“一卡通”等諸多舉措正在全國各地逐步推進落實。

  體育關乎健康,體育更是教育。北京奧運會之前一年,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啓動,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兩項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這項計劃出台的直接原因是監測結果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連年下滑。實際上,缺乏體育鍛煉不僅會造成青少年體弱多病,更容易導致品格缺陷。教育家張伯苓先生認為,體育不僅能治“弱”,還能治“散”與“私”,集體球類項目尤其有助於培養團結互助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