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靜謐凝神性,一筆見真章─藝術家吳金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4 20:27:24


吳金河,《施與受》,油畫,100cmX120cm,2014。
 
“超越宗教,描繪內在的寧靜" 

  在畫面的構成上,吳金河習慣採用簡潔的背景,使觀者的視覺完全集中在人物身上;他亦大量運用時尚攝影的概念,例如打光的方式、模特兒的姿勢、人物的造型等,使作品具有現代感;創作靈感則來自歐洲的祭壇畫,因此常以三幅畫為一組來表現。 

  但相較於傳統的宗教畫,吳金河刻意在作品中排除明顯的宗教符號,僅採用世俗可見的衣著、首飾或東西方宗教裡皆視為聖潔象徵的蓮花來表現隱喻的信仰意涵,因此在他的作品裡不會看到十字架或聖母像這些習以為常的宗教符碼,但依然透露著一股聖潔、寧靜的氛圍。 

  吳金河表示,他從小喜歡思考生命價值、信仰等問題,因此在創作上,會從自我的內在出發,探求全人類嚮往的精神性,透過人物的肢體語言、所處的情境、尤其是情緒的表現上,希望觀者能夠在品嚐作品時,也可以讀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進而感受到崇高的心性。 

  相較世界各地的宗教衝突,台灣是極少數所有宗教相處很融洽的地方,也造就吳金河能夠廣泛的去接觸各個不同的宗教,卻又不特別執於某個宗教上。他認為,雖然各個宗教的教義不同,但在這些教義的背後,應該都有人類嚮往的寧靜。 

  吳金河引用心理學家榮格探討信仰的寓言故事談到,精神之河在地脈潛流,突然從某個地方冒出,而宗教就像是在地表上發現了泉水,進而造一口井、圍起籬笆供人使用,然而人最終該信仰的,是地表下的那條河,而非那口井。 

  “我期望自己的藝術,可以超越宗教的藩籬!”吳金河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信仰”,追求某種崇高的生命價值,因此他希望可以透過共通的藝術語言,在當代社會熟悉的視覺語彙下,將內在的寧靜傳遞給觀者,讓每個人都能夠藉由他的作品,觸碰心底的神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