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智庫:北大舉辦文化復興論壇的意涵何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24 00:33:29


 
  第一,兩岸文化交流是兩岸交流的根本,尤其在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日益密切深化、政治分歧依然、台灣許多民眾的國家認同模糊甚至錯亂的今天,深化兩岸文化的交流更顯重要,也是推動中華文化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第二,受台灣內部政局可能變化的影響,尤其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可能執政的情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兩岸既有的各種交流可能發生明顯而重要的變化。在這種可能的變局中,維繫文化的交流尤其重要,大家都相信文化的交流不但不會縮減,還可能擴大和深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在中華文化復興論壇上說,兩岸交流最有力量的就是文化交流;中國文化是一個橋樑,把兩岸都聯繫在一起。還有學者借用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時所講的“兩岸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強調中華文化就是始終能夠連著兩岸、無法割斷的“筋”。

  中華文化復興需要兩岸攜手守本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嘉樹提出,文化是活的文化,處在變動中的文化。文化的發展需要外在的和平發展,以及內因,既要守本又要創新。他在發言中詳細闡述了文化認同對於兩岸關係的重要意義,並呼籲兩岸學者可借由中華文化復興論壇共同提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黃嘉樹認為,人的認同主要是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可以為政治認同提供正能量。因為文化是長期的教育,文化的“化”,就是化在內心,是長期的過程。文化認同比政治認同更持久。比如一些希望兩岸分裂的勢力,建構台灣所謂的四百年史觀。欲滅其人先滅其史,就是破壞文化認同的行為。

  要用廣種薄收的方式來處理文化認同的問題。重要的是讓民間,老百姓動起來。黃嘉樹具體提出四種“廣種”方式:第一,可以先做文字的整合。他很贊同馬英九提出的“識繁書簡”。一些語言可以做統一的解釋,比如兩岸稱呼的“激光”和“鐳射”,這樣可以減少交流的障礙。第二,宗教的交流,如佛教、媽祖信仰、關公信仰等。第三,藝術的交流,如影視劇可由兩岸共同設立及評選聯合的獎項。第四,宗親的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