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關係將進入深度博弈階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1 00:14:36


 
  (1)為台灣普通民眾在大陸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大陸始終把台灣民眾視為自己的同胞。“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理念,其核心就是大陸要從“親情”出發來發展兩岸關係,鼓勵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兩岸“共圓中國夢”的過程中,讓台灣同胞得以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習近平特別提出,“要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眾、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我們願意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願意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台”。可以預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大門雖然關閉,但是兩岸民間交流仍會繼續,甚至還會加強,大陸將會直接面向作為個體的台灣同胞,為他們創造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大陸也會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安排,吸引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吸引台灣的普通民眾,特別是台灣青年到大陸來就學、就業和創業。

  (2)促進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政治認同

  2008年以來,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各領域深入全面交流,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共同利益日益增多,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格局。未來,兩岸通過落實“共圓中國夢”和“共享發展觀”,進一步強化台灣民眾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促進台灣普通民眾對大陸社會制度的瞭解,促進他們對兩岸兩種制度形成相互適配而非衝突的認識;促進共享價值觀的形成,建設精神精神家園。通過這些努力,最終讓台灣民眾形成對“中國”的政治認同,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3)用“一中原則”替代“九二共識”,強化“兩岸一中”的基本格局

  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為避免兩岸關係變成“國與國”關係,必然會強化“一個中國”的論述。“一中原則”、“聯合國2758號決議”將代替“九二共識”成為大陸處理台灣問題的基本原則。這在近期大陸的一些論述和做法上已經展現出來。在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問題上,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明確表示,台灣作為一個“非主權經濟體”要加入亞投行,必須通過大陸財政部申請。在今年台灣衛生部門負責人參加“世衛大會”的邀請函上加註有“聯合國2758決議”。國台辦對此明確表示,我們以一個中國原則對待台灣的對外交往問題,此次台灣得以用“中華台北”名義參加WHA,這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做出的特殊安排。

  未來大陸應會繼續按照“一中原則”處理台灣國際參與問題,強化“兩岸一中”的格局。例如,大陸將很難同意台灣繼續加入新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對於台灣已經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會按照這次台灣參加WHA的經驗強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格局。但是大陸對台灣的國際參與很可能採取一種“圍而不攻”的策略(大陸學者唐永紅語),不會去刻意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蔡英文的“去中國化”部署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的核心是“維持現狀”。但是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與馬英九的維持現狀有本質的不同。一則是蔡英文所要維持的是“不統”的現狀,而不是“不統不獨”的現狀;二則是蔡英文主張台灣要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現狀,而不是靠大陸的讓步或善意,因此必須排除任何來自大陸的元素,這樣才能真正“維持現狀”。

  (1)繼續強化文化上的“去中國化”

  近年來,台灣的“去中國化”教育為民進黨培養了大批支持者。在文化教育領域,蔡英文當局將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政策。

  在蔡英文的就職儀式上,執政團隊設計的戶外舞台劇——“台灣之光”和“民主進行曲”完全是以敘述“四百年台灣史”為主線,同時可以抹去對中國的歷史記憶。蔡英文當局上台後,立即廢除“課綱微調”,回到陳水扁時期的“98課綱”,讓“去中國化”、“兩國論”取得文化教育的主導地位。蔡英文當局還將在2018年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進一步落實“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蔡英文當局還將加速落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這個轉型正義通常被理解為是對國民黨的最後清算。但蔡英文的最終目的是要終結台灣社會中留存的最後一點中國情結,也就是一部分深藍民眾的中國情結,並將其轉化為台灣情結。將來台灣青年一代對中國的感情更加淡薄。在他們看來,兩岸之間你是你,我是我,大陸再強大,也只是大陸自己的事,和台灣沒有關係。

  (2)經濟上的“去中國化”

  近年來,兩岸經貿聯繫日益密切,台灣60%的對外投資是去往大陸,近40%的出口是去往大陸,近20%的進口來自大陸,大陸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兩岸密切的經貿聯繫已經成為台灣“去中國化”的一個最大阻礙。蔡英文當局未來一個重要政策是要推動台灣經濟“去中國化”,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為此蔡英文提出一系列經濟政策主張,包括擴大內需、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等。其中最具有指標意義的就是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吸取了過去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南向政策的失敗教訓,不再單純鼓勵台商到東南亞設廠,而且鼓勵雙向合作交流,同時輔以社會、文教等領域的交流。蔡英文當局對於推行“新南向政策”信心滿滿,認為這次“新南向政策”是順應市場操作,東南亞國家也反應積極,而且當前東南亞和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蔡英文當局還專門成立了“新南向辦公室”,負責這個政策的執行和部門協調。

  第二個是加入TPP。為了加入TPP,蔡英文對內擬定了產業創新計劃,涵蓋綠色能源、生物醫藥、亞洲硅谷、智能機械等,目的是讓台灣有足夠的能力在參與TPP之後能夠獲得經濟利益,而不是完全淪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對外則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日本的海洋戰略。蔡英文當局認為,美日等國都不希望看到中國大陸快速崛起,不希望兩岸統一,將會非常願意與蔡英文當局合作,打造出一條東海、台海、南海“三海一線”的對華攻勢鏈條。所以蔡英文當局希望能夠在對美、日的地緣戰略有所貢獻的同時,獲得美日在台灣加入TPP上的幫助。

  “新南向政策”和加入TPP這兩個政策目標,只要有一個獲得成功,甚至只要讓民眾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台灣與印尼或印度開始進行FTA談判),都會對台灣的經濟結構、特別是民眾的心理結構產生重大的影響:台灣在經濟上不再需要依賴大陸了,離開大陸也能生存得很好。

  未來幾年“中國化”與“去中國化”
  兩股力量將展開深度博弈

  過去八年,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創造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九二共識”的關鍵在於,它一方面確立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本共識,另一方面為台灣的政治地位創造了一個模糊的空間,讓兩岸政治對立得以暫時擱置,統“獨”矛盾得以緩解。正是因為這個雙方最關切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得以實現。而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統“獨”之間的模糊空間沒有了,政治對撞的風險大幅增加。

  但是如果我們把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時段中來看,就會發現,未來兩岸關係的基本脈絡仍然是“中國化”與“去中國化”這兩股力量的角力。大陸希望台灣在經濟領域不斷“中國化”的同時,推進在社會、文化以及政治領域的“中國化”;蔡英文當局希望台灣在政治、文化領域“去中國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促使經濟上的“去中國化”。大陸推進台灣“中國化”的主要憑藉是大陸快速崛起所帶來的磁吸效應和文化軟實力。台灣當局推動台灣“去中國化”的主要憑藉是台灣民眾的“拒統”心理和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疑慮。競爭的雙方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戰略自信。所以雙方會努力避免在一些個案事務上發生衝突,避免干擾整體的戰略佈局。

  對於大陸而言,雖然被迫關閉兩岸制度化協商的大門,但是仍會加強兩岸民間的交流,對於一些可能會傷害台灣同胞感情的事也會盡力避免去觸碰。

  而對於蔡英文當局而言,其所面臨的壓力則更大。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不斷鼓動社會激進力量走上街頭反對馬英九當局,並從中培養了台灣青年的民粹主義觀念和激進“台獨”理念。蔡英文也是憑藉了這一波激進思潮而重新走上執政舞台。但蔡英文非常清楚,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天下,要是依靠社會力量製造兩岸衝突,對於其“去中國化”的總體戰略有害無益。蔡英文當局從當選之日起,就面臨著這樣一個“騎虎難下”的局面,未來能否有效抑制這一股民粹情緒和抗爭力量,是蔡英文能否穩步實施“去中國化”的一個關鍵。但是她應該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所以,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很可能不是表現為經常性的衝突和對撞,而是表現為“中國化”與“去中國化”之間的戰略競爭,兩岸關係由此進入深度博弈階段。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