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雙下沉兩提升!醫改浙江經驗引代表委員共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1 08:47:20


 
  全國人大代表、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對“雙下沉、兩提升”也有切身體會。他告訴記者,2013年,浙江省腫瘤醫院托管柯城區人民醫院腫瘤學科,3年裡,使其門診量上升3倍,“大手術”的台次提升了3倍。去年4月,柯城區人民醫院高分通過JCI評審。

  鏈接:2016年,全省87%縣市的縣域內就診率超過80%。與省級三甲醫院合作辦醫的47家縣級醫院,門急診人次數從2013年的平均361879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平均491262人次,增幅達35.75%;住院人次數從2013年的平均12724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平均17516人次,增幅達37.66%;Ⅲ類以上手術台次數從2013年的平均1432台次增加到2016年的平均2043台次,增幅達42.67%。

  資源貫通,醫改快起來

  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被認為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的一大抓手和一項重點。然而,長久以來,如何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並沒有明晰的答案和路徑。

  “‘雙下沉、兩提升’!”無論是躬身於這項改革的蔡秀軍、葛明華、陳海嘯,還是全國政協常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都給出了高度一致的答案,“它打通優質醫療資源上下流動的通道,讓基層首診、雙向轉診能夠盡早實現,也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下,葛明華代表更關心的是,如何把“雙下沉”的效果鞏固並進一步提升?他認為,大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院“抱團”發展後,部分地區已初步建立“醫聯體”的雛形。“醫聯體”作為探索分級診療、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有效管理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頸。

  “由於目前相當部分的大醫院小醫院協作是鬆散型的,更多的是一種醫療業務的無計劃、無制約合作,整合程度較低,聯合服務優勢的發揮,易遭遇桎梏和僵局,尤其是‘聯合體’內部存在利益博弈。同時,相關配套政策不夠完善、行政指導政策不一致等問題,亟須解決。”葛明華代表說。

  他建議,從激勵城市醫院自覺、主動參與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出發,探索建立緊密的醫療聯合體,形成利益共同體,真正把病人留在基層,避免到基層醫院就醫的病人被“吸”到大醫院。

  浙江的“雙下沉”,不僅是技術、管理和資金的不斷下沉,在合作辦醫過程中,“互聯網+醫療”等與時俱進的醫療手段,也開始扎根大山海島,讓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有了更好的技術依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