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最後的滇緬路南僑機工:苟利國家生死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30 16:00:53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僅餘12人,平均年齡超過90歲,這是目前全球尚在世的全部“南僑機工”現狀。

  抗戰之際,近4000時髦、俊朗的華僑青年響應國家號召,奔赴戰場,開車修車。他們之中,近半數人失蹤或殞命,沒有看到勝利。

  新華社記者重走滇緬公路,探訪最後的機工和家屬。幾乎每一個人,都有痛別親友、九死一生的故事。

  他們是當時最時髦、最開放的華夏青年

  從來沒有人,敢在97歲的羅開瑚面前炫耀自己會開車。

  早在1939年,當絕大多數國人還沒摸過汽車的時候,羅開瑚就開著各種車,從載重1.3噸的福特輕卡,到著名的6.9米長的美國GMC十輪大卡車,馳騁在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上。

  他和戰友們所運輸的,是送往抗戰前線的急缺物資。“一挺挺機關槍,木箱子裝著,運到國內。”老人回憶說。

  羅開瑚是第8批回國的南僑機工。當時,中國急缺熟練卡車司機和修理工。危急時刻,在祖國的號召下,華僑陳嘉庚等在1939年發布通告,號召有技術的華僑青年回國當機工。

  國內條件艱苦,月薪只有約30元。但僅半年內,9批青年機工志願回國,達3200人。另據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歷史研究會研究,還有許多機工從其他渠道回國,姓名檔案均可查,全部機工總數近4000人。

  “他們全是20歲到40歲,是當時最時髦、最開放的華夏青年,了解外面的世界,有眼界、有技術。其中既有普通司機、工人,也有工程師、大學生、‘富二代’。”研究者表示,更可敬的是,他們報效的是“概念中的祖國”,許多人並沒有在中國長期生活過。

  翻開相册,記者發現他們幾乎個個帥氣挺拔,目光炯炯,不少人英俊得像上世紀的電影明星:頭髮整齊,襯衣筆挺,有的還露著時髦的翻領,或戴著流行的帽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