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及其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5 00:17:40


 
  蔡執政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焦點和主軸的,兩岸的統“獨”對抗在再度激化的同時,進入了一個歷史新階段。在新階段中,兩岸統“獨”對抗的激烈程度可能有所下降,但作為統“獨”對抗的尖銳性,特別是複雜程度都大為上升。

  蔡英文不直接挑釁大陸
  以爭取時間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
  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
  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新特點、新內涵

  在2016年1.16勝選前後,蔡幾次公開宣稱,她執政後,在兩岸關係上,將“不挑釁、沒有意外”。同時,蔡還多次強調,“這是我的承諾,我說到做到”。5.20蔡執政後,她的這一承諾似乎有所兌現。在民意代表機構中,民進黨提請審議的提案名稱,由原來的“中國與台灣協議”,改為“兩岸協議”;民進黨民意代表提出的“護照加貼台灣”議案被擱置。特別是,台衛生部門負責人出席世衛大會,行前大肆揚言將在大會演講中抗議對台灣的“羞辱”,但實際上卻在大會演講中只字未提此事,並且言必稱“中華台北”,而回台灣還受到蔡肯定。這些都不是兩岸關係中的重大事件,但可以設想,如蔡對之采取挑釁大陸的動作,其中每一件都會導致兩岸嚴重衝突、激烈對抗。由於“不挑釁”,衝突和對抗都沒有立即發生。但必須看到,蔡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的行動,同時正在全面、系統地推進。如前所述,“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已明確成為蔡的大戰略目標,政治、經濟、安全、文化、教育、社會各領域無不以此為政策目標。“改變依賴單一市場(即指依賴大陸市場——筆者注)的經濟”;“加強與美、日的盟友關係”;“爭取加入TPP、RCEP”,推進新南向政策等等,實質上都是強化“台獨”基礎的重要舉措。此外,尤其是通過公權力的強力介入,強化“台獨”教育、文化、社會基礎。蔡任命極“獨”人士為教育、文化部門負責人,廢除馬英九當局的“微調課綱”,堅持全面去中國化等等,都是強化“文化台獨”、“台獨史觀”的舉措。顯然,蔡執政後正在努力促成,“不挑釁”大陸與強化台灣島內“台獨”基礎同時並存的局面,這是李、扁執政時期所沒有的局面。

  李、扁執政時期也在台灣島內大力強化“台獨”基礎,但他們同時一再挑釁大陸,並遭到大陸反“台獨”、反分裂的強烈反制,從而導致他們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的動作實際上難以推進。蔡明顯吸取了李、扁的相關教訓,而且還處於兩岸實力對比,大陸優勢更為突出的處境。與李、扁執政時期比較,蔡更加沒有可能既要挑釁大陸,又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因而只能謀求不挑釁大陸與強化“台獨”基礎同時並存的局面,不僅可以解套,而且更有利於實現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

  蔡力圖在“不挑釁”大陸的掩護下,在島內加緊強化“台獨”基礎,實際上是企圖把兩岸的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這是蔡面對兩岸統“獨”對抗,大陸對台灣的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優勢,企圖變被動為主動的舉措。同樣,既反映了蔡的“務實”,更反映了她對“台獨”的堅持。大陸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台獨”,而且無論“台獨”在哪裏出現都堅決予以反制。所以,蔡在島內強化“台獨”基礎的動作,必然受到大陸關注和強烈反制。但這畢竟不同於兩岸直接的統“獨”對抗,大陸須尋求反制的新著力點、切入點。這將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新內涵、新特點。

  蔡大力強化構建兩岸統“獨”對抗台灣民意陷阱的力度,
  刻意制造兩岸統“獨”民意對抗,
  作為對抗大陸促統的基本依托和手段並爭取更多外部支持,
  導致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更加複雜化

  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到2016年5月20日發表就職演講,蔡對其兩岸關係政策論述,不斷有所調整,甚至較大調整,但有兩部分始終沒有改變。其一,如前所述,始終堅持回避“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其二,堅持宣稱其兩岸關係政策將“遵循普遍的台灣民意”。這後一點,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到2016年1月16日勝選,再到5.20就職以及就職後,都始終如一地予以強調。2016年7月21日蔡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再次明確宣稱,“讓台灣政府違背民意來接受所謂的期限(即所謂的接受九二共識的期限—筆者注)是不可能的”。顯然,蔡把所謂的“台灣民意”作為兩岸統“獨”對抗中,與大陸抗衡的最主要依托和手段。

  但更嚴重的問題還在於,蔡大力強化構建兩岸統“獨”對抗的“台灣民意”陷阱的力度,刻意制造兩岸統“獨”民意對抗。實際上,台灣民衆與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民衆一樣,追求和平、穩定、幸福生活,才是真正的主流民意。具體到兩岸關係,保持並持續擴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是真正的台灣主流民意。蔡強調並大肆宣揚的,抗拒統一的所謂“台灣民意”,實際上是民進黨長期構建的“台灣民意”陷阱。長期以來,民進黨通過大量發佈所謂的民意調查數據,通過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大肆散佈關於台灣民意的所謂“分析報告”,制造“台獨”正在,甚至已經成為“台灣主流民意”的輿論,逐漸在島內形成了相應的輿論環境,達到了“以假亂真”,並且“弄假成真”的效果。從而給蔡提供了,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以所謂的“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的最主要依托和手段。與此同時,民進黨還慣用民粹手段,制造兩岸民衆的統“獨”對抗。最近的事例是,2016年1月16日投票日前夕,制造的所謂“周子瑜事件”。此類事件的深遠影響在於損害兩岸民衆感情,對兩岸民衆的心靈契合帶來不利影響。

  蔡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利用所謂“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的力度和廣度,大為超過李、扁執政時期的相應動作。這充分表現了蔡對於堅持“台獨”的執著,更表現了蔡對於推進“台獨”,有著比李、扁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深層次的行動。蔡突出利用所謂“台灣民意”抗拒大陸促統,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重要的新特點、新內涵、新形式,將直接導致對抗的明顯複雜化,必須受到足夠重視。

  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將不斷加大促統力度
  進一步強化在兩岸統“獨”對抗中的主導地位
  兩岸統“獨”對抗將更深刻、更廣泛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將加速推進

  在李、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基本模式是,李、扁屢屢向大陸公然挑釁,大陸予以堅決反制,由此形成兩岸統“獨”對抗。李拋出“兩國論”,扁拋出“一邊一國論”,以及引發的嚴重對抗是最重大的兩個事件。當時盡管事態嚴重,對抗激烈,但事態清晰,大陸有著反制的有效著力點,所以每次大陸都得以充分發揮優勢,較順利地予以處理。蔡明顯吸取了李、扁的教訓,在“不挑釁”掩護下,通過爭取推進“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目標,正在形成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的態勢,這是兩岸對抗的全新態勢。

  兩岸統“獨”對抗台灣島內化,是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面對的主要挑戰。與李、扁執政時期比較,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更加突出,已完全不可動搖,不可逆轉。但由於蔡的“不挑釁”,特別是兩岸統“獨”對抗島內化,大陸反制具體“台獨”動作的著力點有所減少,而且效應也有所下降。因而出現了,在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雖佔有全面的壓倒性優勢,但面對台灣某些具體的“台獨”動作,卻難以給予有力、有效反制的局面。雖然蔡聲稱“不挑釁”並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所表現,但她堅決不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卻是對大陸最嚴重的挑釁,是兩岸統“獨”對抗再度激化的最基本的根源。所以,大陸必須,也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壓倒性優勢,大為加強促統力度,把兩岸統“獨”對抗,始終牢牢控制在實現統一的框架中,才能確保在兩岸統“獨”對抗中的主導地位;才能在兩岸之間諸多具體的統“獨”對抗中,確保按大陸意圖予以處理。必須深刻認識,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不斷加大促統力度,還具有重大、深遠的戰略意義。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內涵,落實兩個一百年戰略部署,大為增強了實現統一的緊迫性,必然需要不斷加大促統力度。

  雖然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是由蔡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堅持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引發,但對抗一經發生,其進程和前景只能由大陸決定,而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結果。在兩岸現實狀況下,無論蔡采用什麽策略,都不會、也不可能對於對抗的進程和前景,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完全可以預料,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作為兩岸關係的一個新階段,將更複雜、更深刻、也會延續一段時間。同時,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也在加速推進,這表明兩岸關係一個更重要的新階段,即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新階段,實際上也已經開始。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0月號,總第22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