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沒有“自然統”,只能“塑造統”
http://www.CRNTT.com   2018-07-03 00:18:14


 
  1.中國統一進程加快實現完全統一的新時期,對“塑造統”的挑戰

  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後,在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同時,中國統一進程也進入了加快實現完全統一的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沒有給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具體時間表,卻作出了明確的戰略部署。按照“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的部署,可以肯定,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三十多年,將是1949年以來中國統一進程快速推進的時期。

  現在有人提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並不表明二者將同時實現。甚至認為,到本世紀中葉,即使沒有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也不意味沒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對戰略部署、政治承諾的過分簡化,而過分簡化往往就會形成事實上的歪曲。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肯定不可能認為已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可以預料,在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三十多年中,中國統一進程加快推進,將成為這一進程最重要的特點,將對進程產生最重大、最全面、也最深刻的影響,並從而成為這一時期“塑造統”面臨的最基本挑戰。

  未來三十多年,中國統一進程的快速推進,實際上就是“塑造統”節奏的不斷加快。節奏加快當然是“塑造統”明顯而重要的變化,必然受到人們關注。但更重要也更應受到人們關注的是,“塑造統”節奏加快引發的多方面、多層次影響。首先,在過去長達近七十年的漫長時期中,“塑造統”長期存在並積累的困難和不足之處,在節奏加快後,不僅更明顯、更嚴重地表現出來,而且它們對“塑造統”的干擾也將更為突出;其次,節奏加快引發的新問題、新矛盾的形成、發展與暴露,對於中國統一進程加快推進的干擾。實際上,這兩方面都有十分廣泛、多樣的內涵,以及引發的廣泛、多樣化的影響,因而必須受到嚴重關注。

  上述兩方面,由中國統一進程快速推進、“塑造統”節奏加快引發的影響,正是當前和未來三十多年“塑造統”面臨的最基本挑戰。這些挑戰的出現是必然的、無可迴避的,只能也必須積極面對。不僅必須有效化解,而且必須積極爭取變挑戰為機遇。

  2.加大力度,實現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更加充分有效地轉化為中國統一直接推動力

  1979年以來,在持續較快發展的基礎上,大陸已經形成了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面優勢。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是連“台獨”分子都無法否認的事實。但也存在另一方面的事實,即大陸的“塑造統”還存在較明顯的不足之處,中國的統一進程還不如人們的期待,甚至可以說跌宕起伏。顯然,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與實現中國統一的目標之間存在明顯落差,反映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沒有充分、有效地轉化為“塑造統”的直接推動力。值得重視的是,事實表明,大陸對台灣的優勢越強大,這種落差可能越明顯,越受到人們關注。由此可以預料,在當前和未來的三十多年,隨大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持續推進,大陸對台灣的優勢必將更加強大,更為突出,但很可能也會出現這一落差也更為明顯、更為突出的局面。所以,加大力度實現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更加充分、有效地轉化為中國統一的直接推動力,將是“塑造統”面靈的重大挑戰。實際上,也是最主要的挑戰。

  1979年以來的事實清楚表明,大陸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是大陸形成對台灣強大優勢的前提和基礎。顯然,大陸對台灣強大優勢的形成與持續強化,是大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事實表明,雖然這一優勢對於中國統一進程,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卻不是進程直接的推動力。必須經由一個艱難的轉化過程,大陸對台灣的優勢才可能成為統一進程直接的推動力。在這個意義上,“塑造統”其實就是實現這一轉化的政策推進過程。1979年以來的事實顯示,實現這一轉化,或者說實現“塑造統”,是十分艱難的過程。近四十年來,有兩方面的落差表現最明顯,也最受到人們關注。其一,1988年以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人員往來發展迅速,早已達到很大規模,對兩岸,特別是對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事實已成為中國統一進程最引注目的亮點。但引起人們關注,甚至憂慮的還有另一方面的事實,即1988年以來,台灣島內“台獨”勢力惡性膨脹,不僅堅持“台獨”立場、堅持推進“台獨”路線的民進黨在台灣兩度執政,兩岸的統“獨”對抗一再成為兩岸關係主軸;同時,台灣民眾的“中國認同”和對統一的支持程度,一直下滑,屢創新低(近期有所提高,但原因卻不是交流導致)。顯然,兩岸合作交流的大發展,與實現中國統一之間存在十分明顯的落差。其二,從1949年開始,兩岸在國際上的激烈較量,就一直是中國統一進程的重要內容。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大陸已經取得在國際較量中的明顯優勢,而1979年1月中美建交後,大陸對台灣的優勢更加明顯。進入21世紀後,隨大陸國際地位和影響持續、較快增強,在國際較量中,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已達不可逆轉的壓倒性程度,台灣在國際上長期陷於嚴重困境。但另一方面,兩岸在國際上的較量不僅仍在持續,而且一再激化。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是歷屆台灣當局,包括馬英九當局的重要政策,儘管策略不盡相同。值得重視的是,台灣當局還不時有不同程度進展,例如,美台關係、日台關係的一些進展等,如最近美國通過的《台灣旅行法》就是一例。所以,在國際上台灣雖然陷於嚴重困境,但沒有陷於絕境。顯然,大陸在國際上對台灣的強大優勢,與迫使台灣接受統一之間存在明顯落差。

  上述兩方面明顯存在的落差,清楚反映了大陸對台灣強大的優勢,轉化為中國統一直接推動力的主要不足之處。這正是過去近四十年中,“塑造統”一直面臨的主要挑戰。可以預料,在從現在開始到本世紀中葉的三十多年,加快推進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這一挑戰不僅始終存在,而且隨統一進程不斷加快,這一挑戰將更為突出,應對這一挑戰將是“塑造統”的主體內容。

  3.關於如何貫徹落實中國統一大政方針的主要不同認識,對“塑造統”的挑戰

  1979年以來,特別是1988年以後,對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中國統一大政方針,在總體上保持著基本一致的認識。但隨著兩岸關係,特別是台灣島內政局的變化,對於如何貫徹這一大政方針,逐漸出現不同認識。2016年以來,大陸出現的“武統”議論,就是很典型的表現。這種不同認識雖不能改變大政方針,但對於貫徹落實大政方針的干擾不可忽視。可以預料,在當前和未來時期,隨著中國完全統一進程的持續加快推進、“塑造統”節奏的加快,對於統一進程一些重要問題的不同認識將持續出現,並經由新媒體擴散,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干擾作用,從而成為對“塑造統”不可忽視的重要挑戰。目前,以下兩個主要不同認識,是對“塑造統”最主要的挑戰。

  (1)關於兩個大局關係的不同認識

  兩個大局的關係,即中國的統一與中國的發展的關係。在1979年以後的較長時期中,關於這兩個大局的關係似乎沒有明顯的不同認識,人們基本上一致認為統一必須服從於發展大局。但隨著中國發展與統一進程的持續推進,以及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開始出現不同認識。一些人堅持認為,統一服從於發展,只能是避免因推進統一而干擾發展。顯然,這一認識認為,推進統一必然妨礙,甚至損害發展。實際上,這一認識既過分誇大了發展對統一的決定性影響,認為發展了,“自然”就能統一;又過分誇大了推進統一對發展的干擾、損害。所以,按照這一認識,只能是先發展,再等待統一,即本文前述的“自然統”。

  實際上,發展與統一兩個大局,是完全可以形成良性互動的辯證關係。促進統一確實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干擾國家發展,但同時對國家發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促進。主要是促進統一,不僅將通過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直接推動整個中國的發展,而且實現統一將消除中國發展的最大隱患,創造最有利的外部環境;發展對於國家統一確實有重大的促進,但也可能對統一形成阻礙,主要是因過分顧慮推進統一干擾發展,而對推進統一心存猶豫、不積極作為。深刻認識中國發展與統一的辯證關係,才能正確處理兩個大局的關係,從而以積極作為,趨利避害,形成發展與統一同步推進、同步實現的良性互動。

  (2)關於“和統”與“武統”的不同認識

  1979年大陸提出並開始執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實現祖國統一的大政方針,近三十年來,“和統”基本是人們的共識。但是,2016年堅持“台獨”立場,推行“台獨”戰略、政策的民進黨在台灣再度執政後,兩岸迅速陷於新對抗,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導致出現近三十年來最廣泛、強烈的“武統”議論,一度產生較大影響,甚至一些人認為,大陸可能改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同時在無形中,還形成了“和統”與“武統”截然對立,即二者只能取其一的認識的局面。在深層次上,這後一方面影響其實更為重要,因為這已產生嚴重誤導,實際壓縮了大陸戰略選擇的空間,從而成為當前和未來三十多年中,對“塑造統”不可忽視的重要挑戰。

  實際上,“和統”與“武統”,完全不是截然對立的關係。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陸方面一貫的立場是,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在2005年3月頒佈並實行的“反分裂國家法”中,有明確規定。該法中,在強調貫徹執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的同時,明確列出了使用非和平手段維護國家統一的三種情況。2008年馬英九在台灣執政以來,大陸領導人相關講話和其他重要文件,沒有繼續直接提及使用武力,但一直都明確表示“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的‘台獨’圖謀”,“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充分表現了大陸方面反“台獨”,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強烈信念和強硬態度。所以,“和統”與“武統”絕不是截然對立的政策,而是共同維護、促進中國統一的政策。“和統”是主導和核心,“武統”是不可缺少、不可動搖的支持和保障。對於未來時期“塑造統”,“和統”與“武統”缺一不可。那種認為“和統”與“武統”截然對立,把二者截然分開的認識,實際上大為限制了大陸“塑造統”的戰略選擇空間,是對“塑造統”的不可忽視的挑戰。

  很明顯,上述兩組不同認識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實際上不僅有密切聯繫,而且特別有著相同的認識根源,即一些人由於把發展與統一、“和統”與“武統”視為截然對立的關係,而無視實際的相互影響、相互轉化,並且完全可以形成良性互動的辯證關係。他們形而上學的認識,將大為限制大陸“塑造統”的戰略選擇空間,從而阻礙“塑造統”的成型與實現。

  三、幾點結論

   1.“自然統”與“塑造統”是關於實現中國統一途徑的不同認識。中國統一進程嚴重而複雜的對抗性決定了,中國的統一進程必然充滿艱難曲折,必然經歷漫長的促統過程。所以,即使中國未來更加強大,也沒有“自然統”的可能,只能“塑造統”。等待不可能等來祖國統一,只有積極作為,努力奮鬥,才能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國統一進程近七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塑造統”是唯一正確的統一途徑。

  2.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是中國統一進程加快推進、實現完全統一的新時期。統一進程快速推進,即“塑造統”節奏的加快,是這一新時期最重要的特點。“塑造統”節奏加快,意味著大陸必然加強促進各方面的促統行動,從而必然導致中國統一進程促統與拒統基本矛盾的突顯、強化,甚至可能在特定條件下激化。如何在大陸主導下,以最符合中華民族當前和長遠利益的方式,處理促統與拒統的基本矛盾,以在最適當時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將是新時期“塑造統”面臨的最主要挑戰。

  3.長期以來,特別是1979年以來,大陸持續較快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已經對台灣形成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局優勢。這是大陸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並不是統一進程直接的推動力。長期以來中國統一進程的跌宕起伏,充分顯示了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與實現統一的目標之間的明顯落差。進入快速實現中國統一的新時期,隨中國的更加強大,以及“塑造統”節奏的加快,這種落差將更為明顯。如何將大陸對台灣的強大優勢,更加充分、有效地轉化為促統的直接推動力,將是新時期“塑造統”面臨的主要挑戰。“塑造統”節奏加快,實際上就是這一轉化過程的加快進行。這將更需要積極作為,更需要艱苦細微的工作。

  4.進入快速實現中國統一進程的新時期,由於統“獨”對抗的必然深化、複雜化,以及“塑造統”節奏的加快,導致出現對於貫徹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的不同認識。目前,不同認識集中於兩方面:如何正確處理中國統一與中國發展的關係;如何正確處理“和統”與“武統”的關係。這兩組關係內涵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卻有密切聯繫,特別是有導致不同認識的相同根源。一些人對這兩組關係都作了形而上學的認識與解讀,把發展與統一、“和統”與“武統”視為截然對立的關係;而不是如實地視為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並且可以形成良性互動的辯證關係。這種形而上學的認識將大幅度限制“塑造統”的戰略選擇空間,從而成為思想觀念上不可低估的重要障礙。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5月號,總第245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