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鄭劍:北京邀约 日本參加還是不參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00:15:35


安倍此次如何處理參加與否的問題,並非小事一樁,直接關乎外界對日本對外政策和未來戰略走向的判斷。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作者 鄭劍)9月3日,中國政府將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屆時,將邀請包括日本首相安倍在內的二戰主要參戰國、亞洲國家和其他地區國家領導人出席。有輿論稱,中國邀請日本領導人參加是個“高招”、“給安倍出了個大難題”、“安倍左右為難”、“去和不去都失分”雲雲。我倒認為不必這樣小肚雞腸、“陰謀論”看這件事。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中國政府只不過按照自己慣例並參照各國做法,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而已。誰會炒作法國邀請德國領導人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紀念活動?興奮地跟風炒作所謂中國“出招”這樣的話題,可能會誤導日本國民認知和政府決策,特別給反華勢力阻止安倍來訪、破壞中日關係提供借口。日本政府和人民不必也不應把“陰謀論”作為此次決策的考慮因素,邏輯上成立的論述事實上未必如此,這是常理常例。如果按照“陰謀論”者的邏輯,邀請還是不邀請安倍參加,何嘗又不是中國政府的大難題?難道日本會因此得分嗎?豈不荒唐!所以,還是要回到問題的本質:日方如何計算得失、安倍參加還是不參加。下面就替日本人算筆賬吧!

  目前看,安倍的可選項主要有五:一是參加,二是不參加,三是派首相特使參加,四是應邀到訪但不參加閱兵等敏感活動,五是避開敏感日子(9月3日)訪華並參訪抗戰紀念設施。“參加”的“得分”:表明日本政府對侵略戰爭有一定正確態度,有利爭取中國、亞洲和世界人民諒解;緩和與中國及亞洲受害國關係,增進政治互信;引導教育日本國民,疏解反右傾民意壓力;導正國家發展方向,提升日本國際信譽,改善形象。可能的“失分”:得罪右翼勢力和部分選民,衝擊基本盤;安倍在華言行會備受國際關注,舉措不當後果難測;形成典型比照案例,未來參加相關活動壓力增大。而如果訪華前後安倍被右派所逼推出“平衡”舉措,還將導致得失有所相抵。

  “不參加”的“得分”:鞏固右翼勢力支持,強化有利鷹派執政的社會右傾傾向;保持鷹派政策一致性,打消自民黨內外反對派見縫插針念頭;鼓舞極少數反華派執政國家,培養“鐵杆”朋友。“失分”在於:再次暴露打著反華旗號恢復霸權和軍國主義路線的國家戰略走向,坐失取信於中國、亞洲和世界人民的難得機遇,繼續背負二戰罪魁包袱;影響對華關係,激起他國警覺,折損擬議中的“安倍談話”效果;誤導國內民意,刺激民族情緒,誘發孤立主義,進一步誤入歧途;招致國際社會質疑,增加國內民眾戰爭憂心,引起各方輿論新一輪圍剿。“派首相特使參加”:得失內容類似“參加”,但得的效果要打折扣,還將坐實“小家子氣”的“美譽”。至於“應邀參訪華但不參加閱兵等敏感活動”、“避開敏感日子(9月3日)訪華並參訪抗戰紀念設施”,則帶有一廂情願色彩。因為,中國會不會同意?即便同意了,雙方在細節上能不能談妥?即便談妥了,得失如何衡量?如果北京之行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安倍將情何以堪?都是未知數。因此,安倍如果糾纏於後兩項選擇,至少會平添煩惱。此外,安倍無論作何選擇,還將牽動日美關係,如何避免引起美國疑慮,配合美國亞太政策,維持雙方戰略互信,是安倍必須恰當處理的棘手問題。總看的,如果安倍傾向參加,則短期有利空,長期利多;局部有利空,全局利多。反之,傾向不參加,則短期利多,長期利空;局部利多,全局利空。兩面政策會打折扣,操作過度將得不償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