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廼強:我們是“建設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6-18 00:17:31


劉廼強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作者 劉廼強)不久之前在facebook與工聯會的立法會議會潘佩璆對話,他提出了“建設派”這名詞,一下子解決了我長久懸而未決的一些問題。

  市上流行“建制派”、“泛民”等提法,其實都是很不貼切的。先說“泛民”,這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戴的溢美高帽,最初是“民主派”,開始時其實等同“民主黨”。慢慢下來,這陣營多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尤其是在“公民黨”面世之後,這幫“藍血人”壓根兒就看不起“民主黨”,並想取而代之,市上便出現“泛民主派”這個怪名詞,因為太不順口了,慢慢自然簡化為“泛民”;這等於正面宣佈他們派內有黨,大家除了都爭取“民主”之外,其實各有不同的政見。“民主”也者,其實只是他們一張漂亮的幌子,大家都躲在下邊遮陰而已,從其行事作風觀察,事實上他們阻礙了香港的民主發展,甚至故意違反民意而綑綁否決了政改,使香港的民主進程平白原地踏步了五年,更加貼切的名稱應該是“反民主派”才對。於2007年“泛民”否決政改之後,曾蔭權和許仕仁等高官開始叫他們“反對派”,我也是從那時採用這十分貼切的稱呼。只是後來政府好像跟他們“大和解”了,不再使用這其實最適當不過的稱號,而我則堅持使用至今,於主流媒體中反而成為少數的異端了。

  至於“建制派”,或原來的“親建制派”,這提法卻源自“反對派”。跟“反對派”一樣,這其實是個貶義詞,只是除此之外,就只有傳統的“愛國愛港”或“親中”的名稱。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寧願做跡近於“保皇黨”的“親建制派”,也不想人家說他們“愛國愛港”,所以慢慢下來,“親建制派”成了大家都欣然接受的共同標籤。對此,我也不能免俗,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某些“親建制派”人士,確實不能歸類為“愛國愛港”或“親中”。這一重要的分野,於最近幾個月來,才十分清楚地表露出來了。

  如上分析,香港社會中事實上是有多種政治流派,但簡單的二分,也的確有助日常的描述和分析。不過近月來“建制派”內部的分岐已經十分明顯,當中一部份已經不那麼“親建制”;以我點出的“財外聯盟”為例,他們雖然在傳統上一般被界定為“建制派”,但其作風、結盟對像和目標,倒反而接近“反對派”了。在這一個新的階段中,如果我們改用“建設派”和“反對派”的二分,會更接近政治現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