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從反ECFA 區分三種反華形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5 00:17:46  


石之瑜
  中評社台北7月5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ECFA好不好,在實行前口說無憑,難道在實行後就能真相大白嗎?也許有的人在實行前與實行後會改變想法,但如果反對ECFA是出於反華,則實行後的ECFA絕不會麻雀變鳳凰。這就像在反華視野里的香港,自九七回歸後,反華論述將香港描述成已經是經際上民不聊生,政治統治無所不在的恐怖地獄。不過反華又不單純只是反華而已,台灣的反對勢力發動批判ECFA,從其中可以區分出三種反華形態,一種無傷大雅,一種情有可原,另一種用心險惡。
 
  第一種反華是口頭反華。台灣存在一種反華情緒是受到媒體流行的影響,過去二十年,媒體上主導頗久的是台獨反華的論述,所以碰到涉及中國的問題,如果不表示一點嗤之以鼻的態度,就顯得不流行,但這樣的習慣性言詞反華,沒有嚴重的行為或實踐後果,所以在生活中碰到大陸人,並不會有歧視,前往大陸旅遊,也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成見。只有在脫離具體接觸的抽像場合問到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時,他們會覺得中國不好,很遜,不屑一顧。他們對ECFA的態度也一樣,抽象地抱持有所保留的心理,但在具體的議程上則能維持開放的態度。
 
  第二種反華是情感反華。台灣存在一種反華情緒是歷史因素形成的,這種情緒根深蒂固,不受到利害考量的影響,或即使受到影響,只有短期的調整,不影響稍後立刻恢復對中國事務深層的排斥與厭惡。這種情緒阻撓人們隨著情況與信息的傳入進行調整,因此對於中國事務的解讀,以回歸既有的認識框架為原則,符合框架的納入,不符合的排除。而框架中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是中國作為一個落後文明的象徵,以及作為一種政治威脅的印象,前者是日本殖民統治所遺留,後者是早年白色恐怖所造成。他們對於ECFA的態度很保守,不信任,而且也不是透過讓利或遊說能輕易改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