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之觀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06 00:19:22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時難以實現轉型
  中評社╱題: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之觀察 作者:楊幽燕(北京),全國台研會常務副秘書長

  2012年蔡英文在大選中落敗,喊出民進黨距離重返執政只差“最後一哩路”以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能否轉型一直為外界關注。所謂“兩岸政策轉型”應該是指民進黨既有的“台獨”立場、“一邊一國”定位,以及因應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主張進行調整和發生改變,核心問題是如何對待“台獨黨綱”和“九二共識”,主要標誌是“逢中必反”的做法是否轉變。兩年多來,歷經蘇貞昌、蔡英文兩任黨主席,“華山會議”開得轟轟烈烈,“反服貿運動”搞得如火如荼,“凍結台獨黨綱”之議也喧騰一時,民進黨成功營造了該黨積極處理兩岸議題的氛圍,回應了外界的關注。但客觀地看,民進黨對待所謂“民共交流”有調整,在政策檢討上有觸及,“逢中必反”則無變化,“台獨”本質也未改變,總之兩岸政策並未轉型。受年底“九合一選舉”和明年黨內2016大選初選等因素的制約,特別是黨主席蔡英文和黨的領導層正陷於兩岸政策不轉型也能夠重返執政、只要能打贏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國會自動朝民進黨方向調整”的迷思之中,今後一段時間,至少在2016年大選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恐怕難以期待。

  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變與不變

  誠如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所說,“我們觀察一個黨不只是看其綱領、主張、政治宣示,也在觀察其在兩岸關係上採取的具體措施和實際行動,是兩岸關係中的正能量還是只要涉及兩岸關係就反對”①。兩年多來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的種種作為,當然談不上正能量,甚至依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不過與過往相比,也不是沒有一點變化。

  2012年3月,民進黨時任發言人羅致政接受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的邀請,以教授身份參加了在騰沖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隨後謝長廷登陸開展“調酒之旅”,並會見了主管對台工作的國務委員戴秉國。緊接著謝長廷主導的“維新基金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在香港共同主辦了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多位民進黨重要人士赴港與會,並到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羅謝二人的表現,讓外界耳目一新,民進黨則順勢取消了對公職人員到大陸訪問的限制。

  今年1月,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提出,應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②,意味著為民進黨人士與大陸交流開啟了政策“綠燈”,眾多民進黨的“立委”、黨工和綠營學者頻繁往來大陸始成常態。是月,“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登陸,進行兩岸經貿“專業交流之旅”。6月,被視為“台獨”標誌性人物和明日之星的台南市長賴清德訪問上海,至此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全部已到訪過大陸。對於備受矚目的國台主任張志軍首次訪台,實現第二次“張王會”,民進黨發言人表示,黨對兩岸正常交流抱著積極且正面的態度,高雄市長陳菊說,黨中央鼓勵她與張志軍見面,也相當重視“菊張會”③,蔡英文還公開表態,願意在不設前提的條件下與張主任在民進黨中央會面。可以說上至黨主席蔡英文,下至民進黨執政縣市首長及民意代表普遍對此訪表達了歡迎的態度。對照2008年,民進黨人王定宇推倒海協會前發言人張銘清,黨中央發動支持者圍攻海協會長陳雲林,可謂出現了天壤之別。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人士訪問大陸進行交流之後,對大陸的態度大都出現了細微變化,如2013年陳菊訪陸並邀請大陸市長到高雄出席“城市論壇”,即不再直呼大陸為中國,而稱“中國大陸”;蔡英文在林全等人到大陸交流之後,也常以“對岸”稱呼大陸;謝長廷更主張把民進黨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和“中國事務部”,改為“兩岸事務委員會”和“兩岸事務部”。這些言辭的調整,不管是表達善意,還是策略運用,都值得肯定和鼓勵。

  實際上,2012年大選失利之後,檢討兩岸政策,一直是民進黨內熱議的話題。一段時間以來,所謂“台獨、建國已失去主流市場”(姚人多)、民進黨若抱著“台獨”不放,就會成為“永遠在野黨”(謝長廷)、“民進黨應該從追求台灣獨立轉變為保衛獨立現狀”(郭正亮)、“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童振源)等觀點與主張紛紛出籠,有人還大聲疾呼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3年7月起,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先後舉行了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即所謂的“華山會議”,檢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

  但是,黨主席蘇貞昌在第一場會議上即定調,《台灣前途決議文》仍是民進黨的核心思維,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跟國民黨有所區隔④。經過號稱“有史以來對於兩岸關係最全面、最深入的探討”,1月9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委員根據“華山會議”討論情況推出了“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該檢討紀要明確宣示民進黨“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堅持“台灣與中國分別為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繼續固守台獨立場。同時,“檢討紀要”通篇彌漫對大陸敵意,稱20年間“中國崛起對既存區域秩序與台灣軍事外交構成挑戰”,“更有實力威脅、影響台灣”,兩岸交流“侵蝕、破壞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指中國經濟崛起是台灣面臨三大衝擊之一,並將台灣經濟邊緣化歸罪於大陸的“刻意抵制”,根本看不到對兩岸關係基本態勢的理性分析。此外,“檢討紀要”依然固守冷戰思維和悲情意識,聲稱台國安戰略失衡,將衝擊“區域與台海安全環境”,民進黨認識到“台灣在美國再平衡戰略中可以扮演的角色”,要“強化與周邊民主國家的連結”,“深化與民主先進國家的夥伴關係”⑤。

  總的看,“華山會議”總計有“629人次出席,57篇引言報告,15篇書面意見,227人次發言”⑥,內容雖然觸及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方方面面,甚至圍繞承認“九二共識”與否或找出“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展開專場討論,但端出的“檢討紀要”卻形同未做出任何檢討,一切仍在原地打轉。會議過程中對民進黨八年執政和在野五年多兩岸政策的認真反省與諍言建議,如邱義仁提出民進黨必須解決被認為“逢中必反”的印象,需要思考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否真的一無是處,謝長廷提出的“以台灣的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童振源提出要解決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首先要調整“台獨黨綱”並通過新的“決議文”,建立正式的民共對話平台等,在“檢討紀要”裏都不見蹤影,均被刻意忽略和回避掉了。

  在最後一場“華山會議”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突然拋出“凍結台獨黨綱”建議,在黨內外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島內輿論雖然熱議不斷,但黨內和者了了,蘇貞昌一句“現在沒有凍結不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就把該建議打入冷宮,未能列入中委會議程。7月民進黨全代會前夕,陳昭南、郭正亮、童振源等40位黨代表共同連署,正式提出了“凍結台獨黨綱”議案,“凍獨”議題再次擺上台面。該提案認為,“台獨黨綱”存在既無具體實踐的必要,也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的障礙,並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若予凍結有助於2016“總統”大選,以及執政後的兩岸互信。此舉與柯建銘的“凍獨”提議時隔不久,且連署人數創歷史記錄,立即引來基本教義派的反制。“立委”陳亭妃等十餘人隨即提出“推動正常國家化”提案,她強調,這個時機點不應該去討論“台獨黨綱”是否凍結,因為這不是重要關鍵,現在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任何所謂“凍不凍獨”的問題,而是台灣今天要怎麼走向“正常國家”,這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台南市黨代表也要求2016年民進黨“總統”參選人應提出明確“台獨時間表”。鑒於兩方意見針鋒相對,蔡英文在全代會召開前率先放話,聲稱“‘台獨黨綱’是民進黨創黨時期所揭示目標,也是這一代民進黨人以及台灣人民的追求與理想。隨著台灣的民主化,我們建構了深厚的‘台灣意識’,這個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⑦。言下之意是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未來趨勢看,都不需要“凍結台獨黨綱”。7月20日全代會上,蔡英文迅速決定把“凍結台獨黨綱”等提案,一併交由中執會去處理。這一“凍凍獨”的做法,完全不給“凍獨”議題借由大會討論而發酵的機會,再一次顯示,“民進黨內部沒有討論台獨的空間”,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也不可能在“台獨”立場上有所鬆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