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造珠三角優質綠色生活圈
--訪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3 15:48:10  


 
  雖然技術上已將“點”連在一起,但要更進一步,讓區域優於現在、優於其他地區,便必須在政策層面作出配合。廣東是內地經濟發展的先行者,但在三十年持續發展後,現已進入所謂的“生命第一週期”,經濟需要轉型和升級等。因此,過往一直只著重低成本的工業,就很難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所以必須注重環境保護。在技術層面而言,工業、經濟等各方面需要建立一個領導層面或規劃層面的平台,才可將珠三角各城市聯繫在一起。在既有的經濟發展基礎前提下,配合整個區域的良好環保工作來提升經濟成果,便是我們對國家的貢獻。“綠色生活圈”將可作為一個示範,展示新的技術、新的理念達到區域的良好經濟之餘,環保工作也能優於其他地方的成果。

  現時全球十分關注的氣候變化、環境政策、國與國之間關係等環境問題,早已滲進貿易領域及國際關係領域內,不少決策是以國家的角度來看,甚至乎定位於全球的戰略,並對中國處理環境問題帶來很大的壓力。

  相對來說,中國的壓力主要來自內部,而且有自我改善的機會。但在國際關係上,國家需採取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共同肩負整個地球村的責任。因此,香港與廣東省在市場開發、技術交流、資金引進及人才流入等方面合作,便可有雙贏的成果,成為改善現行發展模式的地區。當然,這方面的合作將要面對很多挑戰,包括經常出現的壁壘,如有關技術的轉移,其中涉及貿易層面、出口管制,以至抑制氣候變化技術轉移和投放等問題,都是必需解決的。

  我們要在戰略層面共同解決國際間的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應凸顯“可以做到”的承擔。其中除外來壓力外,更重要的是出於地區自身的需要,技術層面亦達到要求及擁有共同治理的經驗,可以發展為一種新的模式。如果這方面運作良好,今後在《京都議定書》的討論中將可成為一個亮點。

  環境保護的實施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

  香港近兩年對保育問題的處理是合適的。在一國兩制下,保育問題既關係一國的利益,也能創出兩制之間的利益最大化。07年3月,行政長官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北京見面時已就這概念提出討論,並於08年1月在《綱要》內標示“綠色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重點工作,涵蓋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循環經濟,以及建立宜居城市等。有關《綱要》只是一個起步,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繼續做,包括共同爭取“十二.五”的計劃,以符合國家每年制定政策的要求。雖然這“十二.五”計劃是全國一致的,但不同地區還是有差異,尤其是加上香港。因此,我們需要多些政策支援,以凸顯出雙方具體的能力、多做一點,以及要求高一點。

  香港在“大珠三角綠色優質生活圈”構想中的示範作用

  劉迺強:現在把“大珠三角綠色優質生活圈”的構想列入“十二.五”的計劃內,那麼是爭取甚麼政策或希望達到甚麼目標呢?

  邱騰華:具體來說,“十二.五”的規劃十分宏大,不能期望有很多詳述,甚至乎可能只有數個要點標示出來。但是,過往規劃中提到香港是甚麼中心時字數不多,今次已較過往多了一些說明。

  事實上,字數多少並不會影響政策的落實,最重要的是政策方向的關聯性。從國家利益、區域的需要、以及關注香港和內地的角度來看政策方向,便會瞭解到建立“綠色生活圈”的需要,以及回應廣東省可能需要政策及資源的支持以推行計劃。在“十二.五”的規劃中確立主導思想,兩地政府便可先行展開籌劃,計算投入的資金,或訂立一個更嚴謹的目標。此外,我們亦必須在其他經濟指標內作出調適,讓市民明晰計劃的目的。再者,不論香港作為ChangeAgent、橋頭堡,或是核心重點也好,也可通過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事實,將這個區域的優質生活圈概念帶出去,同時也可吸收技術的轉移。

  劉迺強:在“十二.五”計劃,能否肯定香港可肩負這個地位。

  邱騰華:對,但並不是只為了香港。

  劉迺強:現時各方面的反響都那麼熱烈,你們將有些甚麼具體的步驟?

  邱騰華:珠三角規劃綱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政策文件,引領我們在國家政策層面內繼續去做。第二,我們希望繼續使用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粵港合作機制,但亦會作出適當調整,例如在談到“綠色珠三角”或“優質宜居城市”,或許大家的理解均有不同,但至少是有差異的。

  例如偏重居住環境的,那麼可能是建設部;如果是通過兩地經貿合作來推動循環經濟,將涉及經貿委;如果關於環保標準的,則是環保局的工作,而香港亦有類似情況。因此,我們會維持現有平台的持續發展和環保小組外,還希望建立一個功能性比現在更大的平台去做這方面的事情。

  另一方面,內部亦要檢視在體制上是否需要作出其他調整。現時我們正研究這項工作應由誰來牽頭,還是各自去做。對環境局來說,並不在乎牽不牽頭的問題,而是像戴著綠色眼鏡一樣,以綠色珠三角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話,我們將願意參與。至於內地各級政府及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相信需要一段時間去“沉澱”。此外,由於現時粵港機制內新加進了澳門一地,構成更好的三方政府討論,但必須將粵港機制改為粵港澳機制,而工作層面亦會隨之轉移。

  展望將來,如何將構思轉為項目化,尤其是內地需要立項才可把政策轉為專案方面,我們必須坐而起行,例如先行帶動一些相關行業人士共同攜手建立,而現時在深港創新圈內,我們與杜邦公司合作設立太陽能研究及產業平台,而工業總會也計劃在江門市成立一個環保工業園。我們十分高興看到,因為政策的推動,不少項目開始有機會轉為專案。至於如何在這個大的政策下把構思轉為項目化,一方面是政府的投資和政策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具體地吸引跨國環保企業的參與,將環保構思項目化。

  邱騰華小檔案

  主理香港特區的環境政策,職責涵蓋環境保護、能源、自然保育及可持續發展。於1981年加入政府,曾任職新聞處處長、教育統籌局副秘書長、工業貿易署副署長及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邱騰華小檔案

  主理香港特區的環境政策,職責涵蓋環境保護、能源、自然保育及可持續發展。於1981年加入政府,曾任職新聞處處長、教育統籌局副秘書長、工業貿易署副署長及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9年7月號,總第139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