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劉廼強:新環境下的港台關係如何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2-09-02 00:50:06


 
      梁振英熟稔港台事務

  對此,台灣學者有一定的期盼,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認為,相較於出身企業的前特首董建華與出身公務員的曾蔭權,梁振英的政治判斷應該比較靈敏,也比較有政治擔當,善於觀察兩岸關係的風向;如果兩岸關係持續和緩,未來的台港關係可望就既有基礎進一步強化。①

  在去年6月30日,我邀請了梁振英造訪中評社香港總部,與中評社青年記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對話。對話中談到港台交流事務,有到目前為止最系統的闡述。

  梁振英指出,過去由於歷史原因,港英政府也好,特區政府也好,都與台灣方面的來往較少。他認為,港台交流,首先是認識的問題,我們香港要怎樣提高對台灣地區的認識,這是很重要的。現在香港社會對台灣地區的認知還是比較淺的,不提高認知的話,就無法制定後續的發展政策。香港媒體對有關台灣的事情的報道較少,分析就更加少,一些相對嚴肅的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也很少。但台灣方面就對香港的研究較深入,例如在台北的誠品書店裡,有專門的櫃位出售與香港有關的書籍,當地也有專門的研究中心研究香港問題,但香港就缺乏研究台灣問題的機構,這方面尚需提高。另外,台灣的官員對香港的認識比香港官員對台灣的認識為強,台灣官員訪港的次數和密度都比香港官員訪台的數量多,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改善的地方。他表示,香港和台灣的互動很多,可以通過交流相互學習。在文化方面、政府工作方面,包括在台灣水災之後,他在拜會當時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先生時也有提及,香港在處理風災、雨災方面有不少經驗,由1972年的6.18風災開始近四十年,香港在有效處理風災、雨災方面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港台之間在很多的方面都可進行交流和溝通,雙方可以通過交流相互學習。

  “例如在處理民生、地方管理方面,香港應該向台灣多多學習。”梁振英舉例說,在台灣,家裡的垃圾和廚餘必須分開處理,廚餘被集中到一個大桶裡運走,用作飼料或肥料。而香港的廚餘都是混合在家居垃圾裡面一同倒掉的,因此台灣的市政衛生方面做得比香港好,台灣人的意識、政策和執行情況都比香港好。同樣是中國人的社會,兩岸四地,廚餘和垃圾處理上台灣做得比較成功,值得我們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