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廼強:非本地資助學額被犧牲 集體不語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0:42:58


 
  內地媒體可以不評論特區政府的決策,但沒有必要替這種地方本位主義背書和自圓其說。如果它們要持有立場,也應該從全國學生利益、促進陸港學生交流的角度出發。

  事實上,1月3日《文匯報》也是引述 《星島日報》報道,指“行政會議建議,將取消現時非本地生的資助學額”。1月4日《成報》報道的說法則是“行政會議通過由2016/17學年起,取消預留作錄取非本地生的大學資助學額 ”。

  究竟是行政會議建議,還是教育局建議,還是已經通過了,幾份報章各有說法,我們媒體的專業水平,實在讓人擔心。更讓人不滿的,是在立法會和教育局網頁上,都沒有找到相關文件,至少沒有放在合理當眼的位置。商議式民主有賴市民參與,但政府政務公開的程度,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把600個非本地資助學額全數改撥給本地生的消息公布以後,香港社會基本上沒有什麼聲音,報章上有關評論也寥寥可數,其中不乏保留的聲音。其中,程尚達計算出“每年符合入讀八大的文憑試考生達二萬六千多人,仍有至少逾一萬人與大學之門擦身而過,可見增加六百個學額的政策只是杯水車薪”。內地評論員劉遠舉則從投資角度出發,表示“能夠去香港上學的外地學子,都是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的精英中的精英。這些學子,經過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習之後,往往會留在香港,參加工作,創立事業,帶動香港經濟的發展”;“如果把給精英的投資當做福利的蛋糕分掉,雖解決了當下問題,但長遠來看,損失了更大的利益,未來福利的蛋糕反而會越做越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