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劉廼強:非本地資助學額被犧牲 集體不語
http://www.CRNTT.com   2015-01-20 00:42:58


 
  最有切身感受的是留港內地年青人組織“港漂圈”,它很快在微信上發出了至今最清晰的解說,影響不算大,主要只是宿位,一面無奈。

  明確表示“歡迎建議”的主要是反對派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他認為“把公帑資助的本科生學額歸還給本地學生”,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

  從政治的角度看,這個“新政策”其實大錯特錯。去年12月15日,銅鑼灣清場,七十九天佔領行動結束。眾所週知,激進份子中學生佔了顯著比例。二十天不到之後,政府即推出犧牲非本地生(其中很多是內地學生)利益的政策以迎合“本土”學生,無論該建議是否和佔領行動直接有關,都必然讓大家往該方向聯想。

  即使特區政府要馬上推出對本地青年有利的政策,也絕沒有必要透過犧牲非本地生利益達到目的。政府現在的作法,給人陸港之間利益是零和關係的強烈感覺,完全是誤導。一方面,本港資助大學學額不足,一直為人詬病,多年來入大學率一直維持在約兩成的低水平,遠低於鄰近地區;另一方面,院校為免分化非本地上,會向修讀同一學科的非本地生收取相同學費,資助實際上已經被分攤,而據報道香港大學非本地生課程學費已經高達十四萬六千元,繼續上調弊處也極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可以直接增加總資助學額數量,讓本地生和非本地生不用“塘水滾塘魚”,這不但合情合理,財政上也完全可以負擔。

  葉建源的評論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公帑資助的高等教育如何在保障本地生升學利益和促進大學國際化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的確如此。但他沒有告訴我們為何完全不資助非本地生就是“合理的平衡”。這次事件沒有引起爭議,卻不代表特區政府做得對。相反,它顯示特區政府為了當“好人”,犧牲原則。最近教育政策讓人詬病的地方甚多,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指教育局要隨時接受中央政府監督,看來確有必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