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會熱議國計民生 愈益吸引世界目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0 10:58:44  


 
二、溫總政府工作報告 關注民生情懷愈益濃烈

1、民有所呼,必有所應 四十三次掌聲盡顯民心所向
  在中共十七大在思想觀念先行一步後,“兩會”又將在最近兩周確定具體行動。改革行動總的指向,就是“民安”。在未來五年,只有實現“民安”,中國的發展才有穩定的基礎,改革藍圖才有實現的可能。甚至,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之路,也必須要經受“民安”的考驗,即達成社會與人心的穩定。(美國《僑報》)

  3月5日上午,面對近三千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總理溫家寶用了兩個半小時,總結過去五年,展望未來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政府民生報告,40頁的報告中,總結過去5年,關于民生,溫家寶用了4頁的篇幅,說教育衛生,談社會保障,話文化體育,數收入消費,言社會管理;展望2008年主要任務,溫家寶更用5頁篇幅,談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篇幅之長,位列今天溫家寶所言今年要抓好的9項工作之最。(北京中新網)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歸納政府工作報告字裏行間的這些惠民政策,一個新的“民生清單”躍然眼前,讓人心馳神往。報告2.4萬多字、40頁,43次掌聲,有代表稱,“平均每一頁就有一次掌聲,每600字就有一次鼓掌。這是一份關心民生、體現民意的報告,掌聲代表了民心”。(河南大河網)

  政府工作報告還改變了中國過去經濟發展追求增長速度的特點,重視民生問題的姿態表明了中國政府努力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方針。同時,報告顯示出中國政府大力推進節能和環保的理念。政策制定的基本路綫將按照中共十七大確立的“科學發展觀”,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日本《産經新聞》)

2、五次政府工作報告 勾勒出民生政策推進路綫圖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這已是他第五次作政府工作報告。從這五次政府工作報告,可以清晰地看出民生政策推進的路綫圖,也展現出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北京中國經濟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試點基礎上,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至此,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進入真正的免費時代。免費義務教育從2005年啓動。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免除國家重點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幷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2006年,這一政策推進到西部農村和部分中部農村地區。2007年在全國農村實施。(浙江在綫網)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過幾年的試點,今年將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同時要提高補助標準。2006年,試點範圍占全國50.7%的縣,2007年擴大到86%的縣,參合農民也從4.1億人,增加到7.3億人,合作醫療的推進受到了農民的廣泛擁護。(河南中原新聞網)

  無論是身在城市,還是農村,困難群衆如今都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重點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6年,1509萬農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00多萬農村居民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四川新聞網)

  解决群衆住房困難,是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對比2007年與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一些不同化。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强調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任務。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更多地著眼于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同時體現了各得其所的內涵,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解决低收入群衆住房困難,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供應,著眼于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問題,高收入家庭住房主要通過市場解决。(北京中國網)

3、清醒面對挑戰機遇 從國富到民安已成施政目標
  兩會召開之際,英國《獨立報》發表了《2008:新超級强國的誕生之年》的報道,韓國《中央日報》也刊載了《中國崛起是2008年的話題》的文章……有報道稱“以2008年爲起點,地球村將以中國爲中心運動”。但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以4個獨立段落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和風險。以如此大的篇幅談不足、講困難,在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是少見的。觀察家說,這樣的聲音,在世界對中國發展的一片叫好聲中顯得清醒。(北京新華網)

  遏制通脹,成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最多的話題,糧食問題,成爲治理通脹的主要抓手。此次中國兩會在經濟政策方面的焦點是:能否提出具體政策,化解經濟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特別是自去年秋季以來,物價出現明顯上漲。今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1%,這是11年來未見的最高漲幅。(日本《産經新聞》)

  未來5年,幷不是只有樂觀的預測和可人的消息,僅就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就處處存在令人憂慮的問題。例如北京當局已注意到學術界的預測:當前中國的人口負擔率(勞動年齡人口要養活的勞動年齡前人口和退出勞動市場的人口的比例)還在下降,但隨著老齡人口的加速增長,這種局面在2013年左右會發生逆轉。如果說當前人口生産性强、依賴性弱,整個社會是在享受“人口紅利”的話,到2013年就會變成“人口負債”。從這個意義上說,留給中國政府進行改革的時間幷不多。(美國《僑報》)

  對于中南海來說,這一沉重的議題才是最大的政治。儘管在上一届政府五年執政期裏,中國發生了令國際社會頻頻發出驚嘆的變化,但是“國富”,幷不等于“民安”。中國要創造繁榮興旺的未來,就必須下大力氣以建立起國民分配公平、社會保障有力、教育資源均等、醫療服務充分的新型社會機制,而爲了適應這一新機制,又必須要求政府更向效率和服務型轉型,必須要求政治形態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只要方向正確、適應本土國情,中國就可以在社會結構轉型、利益矛盾衝突的挑戰中獲得突破和成功。(香港中評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