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組部鋪開民調“大手筆” 黨內民主新創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4 23:45:01  


 
二、組織工作揭開面紗 選官更重“民意秤”

1、委托統計部門進行 組織工作撩開神秘面紗
  此次“幹部滿意度民意調查”引起廣泛關注,如何保證調查的客觀與真實性更是衆人關注的焦點,如果調查缺乏獨立性和科學性,其結果必然令人生疑。此次民調最爲人稱道的,是對這樣一種關係自身形象和社會評價的民意調查,中組部委托“第三方”進行,是組織工作中一項富有革新精神的舉措。這就免去了瓜田李下之嫌,使調查結果更趨于客觀真實,從而讓公衆更樂于認同接受。(廣東《羊城晚報》)

  7月14日,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調查的問卷由國家統計局設計管理司負責設計,“這個問卷大約有二三十個問題,分三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是民意調查”。中組部之所以委托國家統計局進行調查,“除了因爲統計局具有專業調查水平之外,另外也是著意做到調查的客觀與真實性”。(北京新華網)

  中組部民調一經公布,即刻引發四方熱議。衆所周知,組織部在國家政治生活和權力架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執掌幹部遴選、任命等相關使命。曾有戲言稱,“緊跟組織部,年年有進步”,由于選拔程序不够公開,組織工作在民衆心中頗有些“神秘感”,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猜測和疑問。毋庸諱言,當前選“官”用“官”方面的不正之風還屢禁不止,“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帶病提拔”等問題仍很嚴重。而這些弊病,往往與一些地方部門組織工作不公開、不透明和暗箱操作有關。(上海《文匯報》)

2、民意愈益受到重視 彌補政績考核體系不足
  近來,中國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出了很多新鮮事:中組部委托國家統計局作爲“第三方”,首次在全國範圍調查幹部選拔任用等組織工作的公衆滿意度;貴陽4個區縣黨委“一把手”公推競崗;重慶官員上電視開展辯論賽……這些事件中透射出的信息是,選人用人更加重視“民意秤”。(北京《北京日報》)

  貴州甕安事件,給了人們一個深刻啓示:對民調程序和民調結果的輕視,在一些方面已經讓我們付出了慘重代價。事實上,如果甕安有民調,因移民搬遷、礦權糾紛、房屋拆遷等引發的不滿反映到民意支持率上,還會演化成群體性事件嗎?一個地方政府,如果不注重民意,不調查民意,很有可能走到民意的對立面,民意的表達,如果沒有一個合理快捷的渠道,最終有可能被不理性的情緒所引導,造成社會的灾難。(廣東《現代快報》)

  長期以來,無論“選官”還是“治吏”,民意評價始終只是個“軟”環節。自上而下,層層發現與選拔,仍是官員遴選的主要方式。决定一個官員任用與升遷的,更多的是上級組織部門。在這種由上而下的選人用人模式下,爲了盡最大可能給官員的留任或提拔樹立一個客觀標尺,政績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近年來,考核指標、權重、方式一直在與時俱進,考核體系也越來越嚴密。但是,這種由上對下的考核再公平合理、再嚴密,也難免百密一疏,爲了考核交出的“成績單”漂亮一些,不少官員總是能“研究”出對策。正因爲如此,在對官員的選拔任用中,民意越來越爲執政黨所重視和强調,而動用國家專業調查力量,抽取8萬人專門對組織工作進行民意調查,這個“大手筆”更是充分彰顯了中央對民聲的重視。(北京《瞭望東方周刊》)

3、“官員選拔”深度開放 提高用人公信度可靠性
  中組部民調方案一經公布,即刻引發熱議。衆所周知,組織部門在我國政治生活中有著重要地位,執掌幹部遴選、任命等相關使命。組織部門現在以民調的方式徵詢民意,肩負重權而問計于民,實爲突破之舉。通過民調,將組織工作延伸至民衆能够置評的地步,提升官員任用、懲治用人腐敗等程序的開放程度,無疑是一良策。(北京《新京報》)

  而且,現今幹部任用前公示,以獲取民衆反映,已是定例。但中組部民調所釋放出的信號不止于此,而是希望組織工作的幾大環節(遴選、任用、督察等)都向民衆開放,進而將組織工作放置于更廣泛、更穩固的民意基礎上。(山東青島新聞網)

  中共十七大報告强調,要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衆公認原則選拔幹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更大範圍內的民主測評,正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前提,漠視民情,回避民意,對民衆的呼聲不甚了了,那麽“公信度”無從談起。(廣東《南方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