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三鹿奶粉攪動全國 “後奧運時代”艱辛開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0 02:49:10  


 
一、“腎結石寶寶”激增 三鹿奶粉乃是元凶

1、多省發現“結石寶寶” 矛頭直指三鹿奶粉
  2004年的阜陽“大頭娃娃”劣質奶粉事件餘悸未消,2008年,同是奶粉行業的石家莊三鹿集團又爆出一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自9月8日甘肅媒體爆出14例嬰幼兒因食用“三鹿”奶粉而出現腎結石後,各地陸續發現多個相似病例,覆蓋湖南、湖北、山東、安徽、江西、江蘇等省,患兒數量直綫上升。從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時,全國各地報告臨床診斷患兒一共有6244例,另有3例死亡病例,其中甘肅省有2名,浙江有1名。(香港中評網)

  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科接收了一名來自甘肅岷縣患有“雙腎多發性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病症8個月大的嬰兒,自6月28日以來,該醫院已收治14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滿周歲的嬰兒。這罕見現象引起了醫院的高度重視,經醫生詢問,發現患者均來自甘肅農村,都曾長期食用三鹿牌奶粉。(河南《大河報》)

  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科住院總醫師李文輝稱,化驗發現,收治的14名嬰兒中有90%以上爲尿酸胺結石,這種情况在結石中非常少見,只占到各種結石的6%—10%。經過進一步檢測,推測這14名嬰兒是由于攝入的脂肪和蛋白含量比例失調,引起體內嘌呤碱代謝异常,繼而産生尿酸和尿酸鹽結晶,在上尿路梗阻後形成腎結石,導致腎衰竭。醫生注意到,這些患病嬰兒在沒有母乳之後,都使用了品牌爲“三鹿”的奶粉。這一疾病與前幾年安徽阜陽發生的奶粉所致的大頭娃娃事件相比,後果更嚴重。(四川《天府早報》)

2、三鹿百般掩飾抵賴 問題奶粉肆虐半年
  9月11日晚,三鹿集團發布聲明,稱因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决定立即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産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大約有700噸。有關專家測算,700噸奶粉大約可被包裝成140萬份産品,全國各地的潜在受害者可能將超過3萬人。(上海《東方早報》)

  回溯結石寶寶事件,隨著各省病例的逐漸暴發,三鹿集團在9月11日晚發出召回令前,一直表示送檢的産品都是合格的,沒有證據表明食用奶粉與患腎結石有必然聯繫。然而更新的資料披露,早在今年3月中旬,三鹿集團就接到消費者反映,有嬰兒食用三鹿U+嬰幼兒奶粉後,竟然出現尿液變紅或尿液中有顆粒現象等腎結石症狀。而據財經網消息,該公司的銷售代表在6月份就明確獲悉奶粉被污染,“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造成嬰兒患腎結石”,却幷未采取公開挽救措施,仍然如常出售。另據三鹿集團的說法,經過多層次、多批次檢驗,8月1日就已知道原奶中被加入三聚氰胺。然而,所有這些信息幷沒有在當時公布。至于爲何隱瞞,三鹿集團拒絕答復。難道,一個個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比不上這700噸奶粉所能帶來的銷售額?(香港中評網)

  對此,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對記者說:“三鹿沒有公布的原因應是怕引起市場恐慌,對品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數量巨大的召回和索賠都是三鹿無法承受之重,三鹿試圖通過私下裏和一些出現病情的患者進行賠償來私了,但是後來事情開始變得不可收拾了。”(北京《中國經營報》)

  事實上,當三鹿“結石奶粉”事件還不被大多數人所知的時候,三鹿公司已經開始了它有計劃的危機公關。也就在9月11日衛生部公開就“結石寶寶”發表說法之後,一份以“安撫消費者”,“與百度合作”,“以攻爲守”爲主的“三鹿關于危機事件的內部文件”也爲媒體所公開。其中在“與百度合作,拿到新聞話語權”條目之下,該文件寫道,“三鹿集團在上層協調政府部門公關,將負面影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三鹿集團有廣告公司建議投放300萬元,尋求百度協助屏蔽關于三鹿集團的一切負面新聞。誰又能說,在9月11日之前近半年的時間裏,三鹿的“危機公關術”未曾起到過任何作用?但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又有多少嬰幼兒在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爲食?(上海《上海商報》)

  作爲一個事關人命、事關健康的食品企業,三鹿集團始終沒有以一個負責任、守信用、講道德的法人形象,坦誠忠實地出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9月13日下午6時,國務院新聞辦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情况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三鹿集團已經停産整頓。對于身處漩渦中心的三鹿集團來說,經過一番拙劣的表演之後,還能拿什麽召回失去的商業信譽呢?(雲南《生活新報》)

3、揭開乳業駭人黑幕 折射中國企業困境
  9月11日這天早上,三鹿集團的態度是,“沒有證據證明三鹿奶粉有問題”,下午的說法是,“大約有700噸奶粉受到污染”,晚上則是,“奶農爲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而此時,更有業內的知情人士報料,向牛奶添加三聚氰胺已是業內潜規則。9月16日,三鹿奶粉事件再次升級,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在全國開展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專項檢查揭開了乳品行業可怕的“內幕”:在對全國109家奶製品企業的檢查中,22家企業的69個批次産品含有三聚氰胺,其中包括行業內名聲顯赫的伊利,蒙牛等品牌,而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最高,達到2563mg/kg。這一檢測結果無疑于一顆重磅炸彈。(北京《華聲報》)

  知名的乳業專家李志起介紹說,如今一些乳品企業對奶源的檢測主要是“凱氏定氮法”,即檢測蛋白質含量。而蛋白質的含氮量一般不超過30%,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爲66%。爲了使摻水奶的蛋白質含量達標,有的奶農可能往奶中加三聚氰胺。銘泰乳業營銷基金公司總經理勞兵表示,目前國內奶農管理混亂不堪,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法律監管上也有漏洞,這種情况已經持續多年。“乳品企業需要什麽樣的牛奶,奶農就能通過各種方式來滿足企業需要,這包括添加化學用料。”一位曾經在國內某著名品牌擔任過管理層的知情人士稱,對于奶農、奶販子們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情,很多企業早就知道,這是一個不公開的業內秘密,“但一直沒有出事,大家誰也沒有把它當回事”。(湖北荊楚網)

  爲什麽乳業“潜規則”竟能通行無阻?從市場上看,進口奶粉100多元到200元一包,而有的國産奶粉一包却不到20元。可見進口産品打的是質量牌,而像三鹿這樣的廠家只能打價格牌。不到20塊錢一袋的奶粉,連本錢都不够,哪個企業能大量生産?但是,把價格提上去,又怎能打開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呢?更何况,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原材料上漲,而價格又不能提升太快的雙重壓力。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商業道德開始墮落。

  三鹿的問題是中國很多企業,特別是那些産品面向農村的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雖無意爲三鹿開脫,三鹿也必須爲它的行爲付出沉重代價,但是,如果像三鹿這樣的企業不能解决價格的壓力,類似問題還會出現。可以說,奶粉生産企業的處境在某種程度上折射了中國製造的尷尬。一些以價格低廉著稱的中國製造,其背後則是爲壓低成本費盡心機,是微薄利潤的惡性血拼。如果中國製造總是在如此低價競爭的怪圈中掙扎,怎麽可能達到産業提升的目標呢,又怎麽可能永遠確保物美呢?(北京《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