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韓軍演大戲落幕 海權較量中國不落下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1 23:02:05  


 
二、中美關係告急 大國過招點到未止?

1、軍演火上澆油 中美戰略博弈浮出水面

  美韓與朝鮮對抗已經不是新鮮事,這次軍演之所以引人關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計劃進入黃海,可能導致中美之間的“大國衝突”。實際上,在朝鮮半島西海岸發生的“天安號”事件對於美軍來說,可謂天賜良機,找到了介入該地區的一個絕佳的“借口”。但真正在美韓軍演的背後是大國的博弈。(廣東《羊城晚報》)

  誰都不能否認,美、韓針對朝鮮軍演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中、美兩個大國在亞太地區的博弈。隨著中國海軍、空軍現代化的深入,中國對自身海權的維護也就從決心步步落實為現實行動。而自稱亞太安全關乎本國利益的美國對此極為敏感,不斷在言語造勢和行動顯示力量上實施所謂“反制”。(天津北方網)

  近一段時間,美國以及地區大國日本、印度等國不斷互相唱和,連番升級地炒作“中國海軍威脅論”,稱中國在“反艦彈道導彈”等一系列先進武器裝備方面的研發,對美國太平洋上的第七艦隊產生了威脅,進而對美國在亞太的海洋霸主地位造成了挑戰。

  圍繞中國海空軍的發展問題,美國國會及保守派智庫人物近期展開了密集的聽證會、研討會。眾多“鷹派”人物稱“中、美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展開‘微妙冷戰’”,甚至臆測“2015年中、美將在太平洋發生激戰。”(北京《中國青年報》)


2、美國“展示肌肉” 軍事重點轉向中國周邊

  美韓兩國在日本海“展示肌肉”,直接目的是要“警告朝鮮”,間接目的則是要借此遏制中國海上力量的崛起。社論同時指出,美國在完全撤出伊拉克及逐漸撤出阿富汗之後,軍事戰略重點已轉到中國周圍。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頻頻向中國周邊國家伸出“友誼之手”。在東南亞方向,美國加強了與東盟的軍事聯繫。7月17日,美國牽頭與柬埔寨舉行了“吳哥哨兵2010”聯合軍演。與此同時,在靠近中國的新加坡海域,美國與東盟國家定期舉辦的“卡拉特2010”聯合海上演習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同樣規模龐大的“環太平洋2010”多國軍演則首度聯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在中國的另外一個戰略方向上,印度自從2005年以來,日益被美國拉入了其遏制中國的戰略軌道,美印頻繁進行聯合軍演,目前還計劃將雙邊的“馬拉巴爾”海軍演習升級為涵蓋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聯合軍演。今年11月份,奧巴馬將會訪問印度,屆時計劃與印方簽訂價值50億美元的軍火交易合同。近期,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密集訪問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尋求發展更緊密的聯繫……(上海解放網)

  在這樣的背景下審視美韓軍演不難看出,此次軍演不過是美國戰略包圍中國的一個步驟。中國軍事專家戴旭認為,美國要通過軍演達到的目的是,顯示美軍控制朝鮮半島的能力,加強美韓、美日軍事同盟關係,美國正在緊縮“C形包圍圈”。“美國如今的‘C形’戰略布局,是在所謂‘新月形包圍圈’基礎上逐步完善的,即從中國東北部的日本、韓國,到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再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南亞國家。朝鮮半島向來是美國戰略布局較鬆的一塊,此次軍演無疑將幫助美國強化韓國在‘C形’包圍中的作用,日本作為觀察員參加演習,也有相同效果。” (北京《世界新聞報》)


3、冷戰思維猶在 中美關係步入嚴峻時期

  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真的在“圍堵中國”嗎?許多媒體已經把它當成事實。“美國渴望建立‘全亞洲—太平洋軍事聯盟以此來遏制中國,方法與二戰結束後建立北約組織來遏制蘇聯如出一轍。”美國《國家》雜誌對美國的戰略意圖作出如此判斷。該雜誌的文章認為,奧巴馬政府最近宣布重新恢復同曾經犯下大規模屠殺罪行的印尼特種部隊之間的關係。由於同印尼特種部隊建立新關係與美國在印尼的具體利益幾乎沒有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任何聯繫,所以說美國這麼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築起一條圍繞中國的“長城”。美國過去也多次傳出“圍堵中國”的聲音,但從來沒有一次背後有這麼多的軍事動作。(香港中評網)

  有關專家認為,美國加緊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反映出冷戰思維仍然存在於某些美國人的頭腦中。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東北亞問題專家丹尼.羅伊近日就表示,中國強烈反對美韓在黃海軍演,折射出中國在意圖終結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並且將這一地區變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方面表現得非常自信。(北京中國網)

  多家香港媒體斷言“圍堵中國”已成為美國的戰略重心。美國《國家》雜誌認為,美國近來的作為“只是為了築起一條圍繞中國的長城”。加拿大一研究機構的文章甚至認為,當前的中美關係正形成1972年以來最嚴峻的局面。(香港中評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