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華人美式生態游: 好山好水不寂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8 09:54:50


班芙國家公園一只黑熊在半山腰吃野莓。
 
  聞青帶朋友去紐約上州Adirondack山區的喬治湖邊健行。回想她自己第一次來時,看著湖面覺得特別單調,不由想念家鄉隔不多遠架一座石橋、小時候水邊人家會在裡面洗菜的小河。那是一種熱鬧親昵的美。而連朋友都感嘆,眼前的美另有一番滋味。

  入荒野 危險預先知

  聞青朋友對美國旅行興趣點的轉變,或許不是個別現象。從事旅遊行業多年的西雅圖導游Linda Wang發現,到美國作城市觀光旅遊的中國客正變少。目前到美國的華人遊客,主要分為商務考察、旅遊探險、留學考察、城市觀光四類。“商務考察以公務活動為主,偶爾購物旅遊。城市觀光則以購物為主。留學考察者主要前往大學、高中等城市周邊。旅遊探險者就會比較注重融入大自然。”

  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客低素質行為,包括破壞景區植被、亂丟垃圾的情況越來越少。但Linda Wang發現,面對渾然天成的大自然,他們暴露的另一個問題卻是:對北美荒野環境的認知度非常低,對荒野旅行應有的裝備了解不足,完全憑借在中國城市里積累的生活經驗,來應對北美的野外環境,安全性極差。“他們簡單地認為,只要老美能去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去。其實當地居民在野外都會配有槍枝,而遊客一般都沒有資格攜帶槍枝,一旦遇到熊之類的野獸攻擊,基本沒有任何防備能力。”另外,像隨意取用泉水,可能面臨失足的危險。諸如黃石公園的泉水更是有毒。她帶客人游覽前都會提醒。

  “荒野環境在中國人感知中有一點兒陌生化,而他們又覺得新鮮、刺激,警惕性低,說是探險,其實冒險。”聞青感慨。朋友有幾次走著走著不見了,她還以為他走累了落在後面,原來是開小差去了。她只得轉述美國朋友曾經提醒她的話,“絕不要輕易離開步道!”景區只修一些步道,算是對環境破壞最小,卻又最有效讓人保留在安全區的方式。當落入徹底的荒野環境,又毫無準備,那就糟了。

  一旦走失怎麼辦?“帶著指南針、頭燈是必須的,它們可以幫你尋回步道,返回出發的營地。”專業旅行攝影師Gregg Jaden有常年在野外行攝的豐富經歷。當然,預先準備最好。“如果你要出發去健行或登山,事前盡量詳細地了解環境,用相應工具,研究到達山頂的路線會有幾條。上山前,先摸清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因為到時候你還要下來。了解所有危險情況,並準備應對方案。”他指出,小到一只飛蛾落到眼中可能引起角膜起泡這種細節都應預想好,並帶上抗生素滴眼液,也一定不要漏帶處理割傷和救治失溫症(hypothermia)的急救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