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華人美式生態游: 好山好水不寂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8 09:54:50


夏季攜家帶口登山健行野營,是美國尋常百姓生活。
 
  “探索野地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天氣多變,難以預測。山區有時候可以從陽光燦爛的30多攝氏度,因突降大雨而溫度幾分鐘急降到零下10度,這就有可能引起人體失溫症,重者甚至死亡。”Jaden本人不僅碰到過山區瓢潑大雨,還曾在熱帶氣候遭遇洪水,經歷白茫茫一片的暴風雪,他的經驗是備足吸汗、保暖、防風防水的多層衣服,始終保持身體乾燥和溫暖。

  觀鳥獸 體現文明度

  如果遇到野生動物怎麼辦?Gregg Jaden提醒,事前了解它們的習性才能在狹路相逢時增加求生機會。並且不要去激怒大型動物。“懂得區分一只好奇的動物和被激怒的動物很重要,後者是很危險的。”他主張在觀察、拍攝大灰熊(grizzly bear)或北極熊這類大型動物時,使用長距離變焦鏡頭。“我見過遊客不顧生命危險,用iPhone近距離拍攝大灰熊。畢竟看到大灰熊在自然栖息地太令人激動了。但熊的領地意識極強,與它的距離應至少保持在100尺以上,能不惹就別惹它。”

  在加拿大的班芙國家公園,Linda Wang也遇到過一個遊客看到黑熊“激動得要命”,非要在靠近熊只有幾米的地方拉下車窗拍照,“結果黑熊把車門拉開了,差點把一家人的命都搭進去……”

  儘管鐘愛攝影,Lowdive不會忘記距離領地性強的動物遠一點兒。“駝鹿(moose)和麋鹿(elk)也一樣,保持一定距離拍它們。”另外,人不去惹熊,熊其實是躲著人走的。游玩黃石公園時,一次發現很多人停車在拍熊,等他們把車也停下時,熊已經離開了。

  在美國生活多年,Lowdive也遵循美國人路遇野生動物,等它們走過去才開車的守則。在黃石,因一群美洲水牛(bison)經停路面,所有車耐心等了半小時。“這是一種文明共識,不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態。”就算出了保護區,在公路上開車他都特別小心,也避免開夜車,但有一次還是撞上一只小鹿。“幸好車上沒血跡。可能它有受傷,但應沒生命危險。”

  楊秋生表示,美國良好的生態保護,令人們不必要跑到深山老林都可以觀鳥獸。除了經常見到鹿只過馬路,她家種滿水果蔬菜的後院總被鬆鼠和鳥兒光顧。當一顆葡萄、一個桃子也吃不到的時候,她真的會很生氣。但後來轉念想,人沒有居住在這裡的時候,這裡本來是動物的家。“只要它們沒吃光,給我留一點就好了,大家都有得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