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新加坡總統科學獎得主王躍:感謝太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6 08:50:13  


王躍和陳瑩,在中美新三地攜手走過36年。
  中評社香港11月2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代表新加坡最高科學榮譽的“總統科學與科技獎”上個月頒獎。四名獲獎科學家中,有兩名新移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電子研究院院長況頂立教授及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院科研主任王躍教授。 

  從感謝太太說起

  本屆總統科學獎得主王躍教授(54歲),在上個月的獎項記者會上拋出這麼一句話:“感謝太太多年的付出,她畢業自中國最好的法學院,為了我放棄原本的事業。沒有她的犧牲,我也不會獲獎。”

  1989年7月,原籍中國的王躍和妻子陳瑩帶著3歲多的大女兒從美國抵達新加坡,從此以這裡為家。期間,王躍的研究事業一帆風順。除了找出真菌如何感染人體的途徑,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也為本地真菌研究帶來商機及知名度。小女兒1990年於本地出生,一家人不久後就成了公民。

  兩名女兒在這裡成長,26歲的大女兒留學美國並在那裡工作,21歲的小女兒則在澳大利亞留學。英語流利的陳瑩除了擁有中國法學學位,還是美國和中國工商管理碩士,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講師。

  走入夫妻倆靠海的公寓,家里整理得有條不紊,帶著一份淡淡的寧靜和悠閑。陳瑩優雅開朗,為客人端茶送水,何來轟轟烈烈的付出和犧牲?但只要再接近他們一點,就會發現,他們看似平坦的人生其實充滿崎嶇,走過的道路有多艱辛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

  北京的相遇

  王躍和陳瑩的故事,要從1976年北京電影洗印廠說起。那一年,17歲的王躍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電影洗印廠負責檢查電影,認識了同樣分到那裡工作的陳瑩。

  自學成才的王躍英文好,能歌善舞的陳瑩則修過法文,兩人喜歡交換讀書心得,志趣相投,很快走在一起。

  王躍的父母都是大學生物系教授,文革時期被下放到農村,兩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年幼的王躍由祖母撫養長大,小時候各類書籍短缺,愛讀父母留下的生物課本。父親雖不在身邊,卻叮囑他一定要學好英文,因為外國的科學發達,英文是主要溝通媒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