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海軍沒必要再引進第三批現代級戰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9 15:40:27  


中國海軍最新入役的138號現代級戰艦、(資料圖)
  2007年2月,也就是中國引進第二批“現代”級驅逐艦交付工作完成3個月後,俄羅斯“紅星衛報》發布消息,稱中國方面已開始俄羅斯聯邦武器集團協商引進第3批“現代”級驅逐艦的相關事宜,幷稱此次購買的“現代”級數阜-將達到驚人的6至10艘。俄方報道立即引來了來自各方廣泛質疑——在國産新一代驅護艦已經開始批量建造的今天,中國還需要如此之多的“現代”麽?

  二次引進與“現代”升級

  在第一批2艘“現代”級驅逐艦交付兩年後,2002年1月,中國又和俄羅斯簽署了一份追加購買2艘改進型“現代”級驅逐艦(956EM型)的軍購合同,總價值達14億美元。消息發布後,合同中提及的“改進型”這三個字立刻成爲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作爲中國海軍裝備的第一種排水量超過5000噸的大型驅逐艦,“現代”級自其簽訂第一批軍購合同之日就被給予了極高的期望,所謂的“航母殺手”說就是這種期望的直接反映。但在首批2艘“現代”艦歸國後,其樸實無華的配置和中規中矩的作戰性能却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級的改進升級工作成爲熱門話題也在情理之中。

  從2002年1月起,關于改進型“現代”的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其中傳播最廣泛的有以下兩種——

  版本1:拆除艦橋前部的2座4連裝ss—N一22導彈發射器和SA—N一7導彈單臂發射架,在空出來的位置上安裝32單元SA—N一7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同時拆除位于“現代”艦尾部的後主炮,在其位置上安裝1部俄羅斯最新的“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8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和“現代”級基本型相比,這個升級版本的反艦能力明顯增强,幷通過安裝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增加了防空作戰時的火力密度。

  版本2:保持“現代”艦前部的總體結構不變,拆除艦尾AK130主炮,在艦體後部加裝8部8聯裝SA—N一6遠程防空導彈“左輪”發射裝置。和版本1相比,這個版本的改進計劃更加激進,直接將原本負責編隊中程攻防的“現代”艦變成了承擔整個艦隊遠程防空任務的防空中堅。

  雖然在具體措施上存在著很大差异,但這兩個“改進計劃”的目標却完全一致,都力圖在“現代”級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同時具備更爲强大綜合作戰能力的遠洋驅逐艦,以充當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編隊的戰鬥核心。

  時間進入2003年,在當年6月25日舉辦的第一届聖彼得堡海軍節上,俄羅斯北方造船廠首次展出了爲中國建造的第二批956EM改進型“現代”Ⅱ級驅逐艦的模型。從展出的模型看,“現代”Ⅱ級基本繼承了“現代”I級的艦型和總體布置方案,在此基礎上降低了艦橋,加高了艦艏部幹舷,改善了遠洋航行性能。在最引人注目的艦載武備上,“現代”Ⅱ幷未作什麽脫胎換骨的改進,只是將艦上原有的SA—N一7型防空系統和SS—N一22反艦導彈換裝成了各自的升級版本。防空系統方面用SA—N一12替換了原有SA—N一7。和SA—N一7相比,SA—N一12將配用的導彈由9M38型換裝爲更新型的9M38MI型,改進了制導方式,提高了多目標作戰能力,最大射程也由SA—N一7的25公里增加到了37公里。反艦方面,將SS—N一22系統配用的導彈由最初的3M80更換爲其改進型3M80MBE。該導彈仍采用慣性制導加主/被動雷達末制導,但最大射程由3M80的120公里增加到160公里。

  和“現代”I相比,“現代”Ⅱ在外形上最大的變化體現在艦體後部——拆除了“現代”I位于艦艉部的後主炮,加大了直升機甲板,改善了艦載直升機的工作條件。作爲增强軍艦整體防空能力工作的一部分,在直升機甲板前左右舷各安裝了一套“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每套“卡什坦”系統由跟踪雷達、光電火控系統、2組4聯裝防空導彈和雙聯裝6管30毫米機炮組成。和“現代”I的AK630近防炮相比,“卡什坦”系統的作戰手段更加豐富、效率也更高。該系統的9M311型導彈采用雷達紅外複合制導,最大射高3000米,打擊範圍1.5~8公里,對來襲導彈目標的毀傷概率達0.9以上;作爲9M31 1的補充,雙聯裝6管30毫米艦炮體積小、重量輕,射速高達10000發/分,毀傷概率可達0.5,全系統對導彈的毀傷概率高達0.95以上。“卡什坦”有效提高了“現代”Ⅱ級驅逐艦抵抗掠海導彈攻擊能力,進一步增强其戰場生存能力。

  和許多人的期望不同,在956EM上幷沒有出現S-300F和“寶石”等新銳裝備,而是延續了“現代”艦設計之初的“漸改”路綫。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况,具體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第一、從技術角度講,“現代”級的船體和動力基本延續了“克列斯塔”系列巡洋艦的設計。作爲一型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老艦,“克列斯塔”在原始設計上預留的改進空間很小,如果要進行垂直發射系統等改進項目,勢必要對艦體設計和整體布置做大的改動,技術難度和開發風險都明顯偏大。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到中俄簽訂“現代”Ⅱ引進合同時,中國在新一代國産大型驅逐艦的研發工作上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時的“現代”艦已經不再是中國海軍的唯一選擇,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再對“現代”艦進行傷筋動骨且很可能得不償失的大規模改進。與加裝垂直發射系統等改進措施相比,“現代”Ⅱ上所采用的漸進式改進雖然技術水平提高不大,但却最大程度的保證了裝備技術繼承性和可維護性,幷使其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形成戰鬥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